生活中的我们,一般来说不需要刻意了解发声器官的生理解剖、生理机能、共鸣腔体等科学又系统的知识,因为我们的日常无须在“装腔作势”中进行,也不需要追求个性化的嗓音效果让聊天变得艺术化。对于流行唱法来说,共鸣腔无疑是有必要了解的,因为共鸣就像流行唱法的“人声效果器”,声带的振动充当了声源体,气息是“发动机”。这三者互相配合,运用得当且不过分,才是产生缤纷且个性化音色及音质的关键要素。
流行唱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发展起来的近现代唱法,需借助电声设备进行作品诠释,所以,流行唱法着重于自然、实唱(胸声偏多)、直接与情感自由流露且接近于自然说话的演唱音色,在共鸣腔体调节这个环节,就与民族、美声、戏曲等传统唱法有所区别。传统唱法,强调对共鸣的运用,为了追求完美会尽可能将共鸣运用到最大化,因为它只能通过实地声场环境和人体共鸣调节去呈现声响效果,具有一定的声反射弧。如美声唱法一般运用掩盖式关闭,而流行唱法与传统唱法不同,是运用非掩盖式关闭(关于掩盖式关闭,此处不做解释,可自行查阅)。
人体发声机制是比较复杂的,真正参与到发声状态的共鸣腔体和组织,从宏观来说可以牵动全身,但现在让我们一起从微观出发,了解一下主要参与到流行唱法中的腔体有哪些。
它们分别是:头腔、鼻腔、口腔、喉咽腔、胸腔。
头腔共鸣即头声,头腔共鸣大致分为两个位置:额窦(产生共鸣高频泛音音色),蝶窦(产生共鸣高频偏通透润泽音色)。
从声音角度来讲,流行唱法异于别派唱法的核心表现在于它着重运用胸腔和口腔,口腔主要负责吐字咬字及语感表达,而胸腔是流行唱法的声音支点,这点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会详细解释。(www.xing528.com)
在此不得不延伸出两个综合共鸣概念:面罩共鸣、蝶窦共鸣。
这两个概念,也是流行唱法所强调的综合共鸣。所谓综合共鸣,一定是组合形式的运用,正如它们的名称。通俗地来说,面罩共鸣集中于面罩处,共鸣反射集中于鼻腔并协同上述各个腔体综合运作,对于21世纪的流行唱法来说,大多会运用面罩共鸣的方式进行演唱,这便于集中音色且使送入电声设备达到充分扩音的效果;蝶窦共鸣中的共鸣反射集中于鼻窦附近并协同上述各个腔体综合运作,在流行唱法的韩式唱腔中会比较常见。
无论是用哪种唱腔或综合共鸣,与其他传统唱法有别的是,流行唱法中大多数的乐句是真声比例占共鸣的大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在任何声区的演唱中,声带都是比较主动地关闭并挡气(其属边缘震动,并非锁紧闭死)。
不同音色及发声状态的转换其实就是共鸣腔体不断变换调节的作用,对于共鸣腔体比例的熟知与打开,让气息力量灵动地支撑,配合声带的长短、薄厚而开合、拉伸、调节,就能引起声反射,产生不同的共鸣效应。请记住,只要有共鸣腔体参与的声音,就不是死板的单声道、单频率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要用想象力去带动感性的发声,这样才是富有灵魂的流行唱法需要的真实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