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思想大解放,中国的性教育冲破长久以来的禁锢,开始获得长足的发展。性教育相关政策持续颁布,从政策层面推动性教育事业破冰发展。
1978 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必须重视青春期生理卫生和晚婚、计划生育的教育[11];1979 年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明确指出要加强青春期卫生教育;1981年教育部开始尝试在高中设置“人口教育”课程,以此为途径对学生进行性生理知识和人口学知识的教育;1984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又联合颁布了《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学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的通知》。这些政策都强调了在学校教育中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国家层面包括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发布的部分文件中,出现了较为明确的涉及性教育的内容阐述,于是部分学校和地区据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研究,生理卫生知识教育、青春期教育课程也在部分地区学校设立。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由著名的儿童少年卫生学家叶恭绍教授及其他一些性教育提倡者,带动了中国性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研究。再加上医学界的吴阶平、刘达临、阮芳赋等著名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推动了中国性教育的开展。
1982年,由吴阶平院士主持编译了我国改革开放后有关“性”问题的第一本著作——《性医学》。(www.xing528.com)
1985年,刘达临教授等人在上海举办了首届全国性教育研讨会,组织人才培养,并投入社会宣传正确的性教育理念和知识,此举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1986 年,“上海性教育研究协会”成立,并且提议要对青少年实行性教育。这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性教育工作在学校的正式开始。同年,在北京开始了青年时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随后,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主要是南部城市),开始调查学校性教育,并进行学校性教育的试点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为实施青少年性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
1987年,吴阶平院士的文章《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应视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导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献”[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