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的通知》,标志着性教育被正式纳入我国基础教育体系[1]。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相关法规政策都提出与儿童青少年性健康促进的相关规定内容。
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今教育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的通知》,标志着性教育被正式纳入我国基础教育体系[1]。自此,我国中小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的发展目标和“加强儿童生殖健康服务。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2]。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3]。2016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发布的《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学校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4]。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将性教育与宣传作为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5]。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相关法规政策都提出与儿童青少年性健康促进的相关规定内容。
这些政策的颁布,为我国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基于性教育的这一重要地位,如何开展性教育活动也因此成为紧迫的研究任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