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性强化
阳性强化,是行为矫正中增强行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在行为矫正中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1.阳性强化的含义与原理
(1)阳性强化的含义
阳性强化,是运用某种令人喜欢、愉快的事物或事件偶联于特定的目标行为来增强该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阳性强化又叫正强化,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表扬、奖励等。
(2)阳性强化的原理
阳性强化产生效果的原理是,在特定情境中,一个人在做了某行为之后伴随令人满意的结果,以后面临相似情境时这个人就更有可能重新操作该行为。这里,令人满意的结果就是那些使人感到愉快的强化刺激物,它们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社会性的。社会性强化物具有特殊的功效,即个体对它们一般都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2.运用阳性强化的注意事项
为使阳性强化收到预期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特定的事物是否起强化作用或起多大强化作用会因人而异,故强化物的选择要以当事人的需求为依据,不能凭推测、想当然。对此,可以通过与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的访谈,也可以用简单的问卷予以了解,还可以通过开始阶段一段时间的试用。
(2)实施必须及时、一致和相倚
其一,及时。是指阳性强化应该紧随着目标行为的发生而进行。这体现了强化的即时性特征,即时强化的效果一般优于延时强化,除非强化的目的是为了让个体适应特定的环境要求。
其二,一致。是指凡与当事人有关的人都应该执行阳性强化。这是一致性原则的体现,也就是要求有关人员统一认识、协同行动。
其三,相倚,是指凡当事人表现出目标行为则一定给予强化,凡当事人没有表现出目标行为则一定不给予强化。这体现了目标行为与偶联事件之间需要建立排他性的紧密联系。
(3)控制好强化量
强化刺激未达一定的量,就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一般而言,随着强化量的递增效果也相应会提高,但超过一定的“度”,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故应该把强化量控制在适中的程度。这可以通过最初访谈的问卷来了解,也可以在实施之初通过“试误”后进行估计。
(4)控制剥夺和餍足
一方面,控制剥夺。是指在矫正干预前的一段时间内应使个体暂时与强化物隔离,即个体对所用的强化物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体验了,否则会降低对当前强化物的体验而影响效果。
另一方面,控制餍足。是指矫正中把握好能使个体对强化物产生愉悦体验的程度。即实施强化时在量上应该把握好分寸,既要让当事人产生快感,又不能使其过量而导致强化物失去吸引力。因为满足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嬗变为餍足了,即原来令人喜欢的刺激物会变得不那么讨人喜欢,甚至可能会令人生厌。
(5)把握好过渡
过渡,是指矫正中的强化逐步回归到与日常生活常态相仿的情况。把握好过渡主要从两个方面安排:一是在强化量上,开始应该提供足够量的强化,在行为达到理想状况后就应该减弱,使之逐步接近日常生活状况。二是在强化物的类型上,若开始选择的是物品之类的实物,那么应该逐步转变为社会性强化物。把握好上述的过渡有利于目标行为的泛化,即在矫正干预后的真实生活情境中仍然能够得以保持。需要指出的是,阳性强化除了单独使用,在运用其他各种方法进行行为矫正时还会经常被结合使用。从某种意义讲,阳性强化是行为矫正中使用最频繁(即普适性最突出)的一种方法。
(6)避免误用
对那些不良行为,如果无意中给予强化,就会增强其强度、频率或发生的可能性,这是阳性强化的误用,应该避免。
(二)阴性强化
阴性强化,是行为矫正中增强行为的又一种方法。阳性强化中使用的是令人愉快的偶联事件,即刺激物是受人欢迎的、让人高兴的;而阴性强化中涉及的则是令人厌恶的事件,即刺激物是会让人痛苦的、竭力回避的。
1.阴性强化的含义与原理
(1)阴性强化的含义
阴性强化,是在当事人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撤去某事物,或者让当事人离开某情境,从而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这里,撤去的某事物或离开的某情境都是令人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即这样的事物或情境是具有令人厌恶性质的刺激物。
(2)阴性强化的原理
阴性强化的原理是,某一行为的发生如果能够使行为者逃脱正面临的厌恶刺激或情境,或者能够避免厌恶性刺激的出现,那么以后该行为的发生率无疑就会提高。阴性强化中使用的厌恶刺激一般是疼痛、厉声、强光、极冷或极热,或者令人不快的做法和事件。某一特定行为发生后,行为者如能减少或不再体验到这类厌恶刺激,那么这种特定行为必然会增强。
面对令人厌恶的刺激或情境,个体的特定行为能使其逃脱,即个体表现出以逃避正面临的厌恶性刺激为目的的行为反应,这说明形成逃避条件作用;如果继而表现出以回避可能面临的厌恶刺激为目的的行为反应,那说明形成回避条件作用。所以,阴性强化这一方法涉及的是使一个人形成逃避条件作用和(或)回避条件作用这两种行为反应。
与前面的阳性强化一样,阴性强化也是增强行为,但两者的途径截然不同。在阳性强化中,矫正者使用令人愉快的刺激物,当事人的行为受此诱惑或激励并力求获得而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目标行为;在阴性强化中,矫正者使用令人厌恶的刺激物,当事人为此力求逃避和回避而努力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目标行为。
2.运用阴性强化的注意事项
要使阴性强化产生更好的效果,注意以下几点极有必要。
(1)郑重决定是否选用
阴性强化,要撤去或移开的偶联事件毕竟是厌恶刺激,这就与伦理问题密切有关,故采用和实施该方法要经过慎重考虑和权衡,应该尽可能作为最后的求助途径来使用。
(2)实施应该及时、一致和相倚
实施中,在当事人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时,停止或撤去厌恶刺激必须做到及时、一致和相倚。(www.xing528.com)
(3)把握好时间间隔
把握好逃避/回避反应之间的间隔,当事人形成逃避条件作用或回避条件作用后,厌恶刺激的安排要使每次逃避反应或回避反应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时间间隔不能太短,而应该让当事人在每次做出逃避或回避反应后能产生片刻的轻松感和某种程度的解脱感,这样有助于当事人愿意再次努力去做出应有的反应。
(4)使用厌恶刺激信号
在阴性强化中,当事人没有或不能及时做出逃避或回避反应,厌恶刺激就不会撤去,就会因厌恶刺激的存在而体验到消极痛苦的内心体验。但这并不是阴性强化的本意。为此,要使用与厌恶刺激有关的信号,用这样的信号对当事人发出“厌恶刺激将出现,必须及时做出反应”的信息。言语提示、姿势语言和蜂鸣器等装置都可以用作这样的信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当事人真实体验厌恶刺激的可能性。
(5)尽快实施过渡
阴性强化的实施过程包括形成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两个阶段。逃避条件作用形成在前,它与个体体验到厌恶刺激后想竭力摆脱它有关;回避条件作用形成在后,它与个体为了免受厌恶刺激而竭力使之不出现有关。因此,在逃避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应该尽可能快地过渡到回避条件作用的建立上,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行为者对真实厌恶刺激的接触和体验。
(6)要求操作相应的不相容行为
建立逃避反应到能够做出回避反应,其间必须安排行为者操作良好行为以替代原来的不良行为。
(7)结合使用阳性强化
主要从两方面予以关注:一是在当事人以自己的反应成功地逃避或回避了厌恶刺激后,应给予一定的令人愉快的强化物刺激;二是当事人在操作需要的不相容行为时,同样应该给予一定的令人喜欢的强化物刺激。
(三)间隙强化
间隙强化(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也是行为矫正中增强行为的一种方法。如果说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的区别与强化物是令人愉快的还是令人厌恶的有关,那么间隙强化则与强化如何安排实施有关。
1.间隙强化的含义、操作与原理
(1)间隙强化的含义
间隙强化,是相对于连续强化的一种强化。即对发生的行为不是每次,而是间断地给予强化来提高该行为的发生率的一种方法。
间隙强化涉及如何安排“间断”的问题,这样的安排称为强化程序。即具体说明如何对某个确定的行为发生时予以强化。强化程序可以按行为发生的次数,也可以按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还可以按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加以安排。
(2)间隙强化的操作
间隙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操作。
第一,固定比率程序。固定比率程序(fixed ratio schedule,简称FR)是指每当符合要求的特定行为反应达到确定的次数后才实施一次强化。如学生写毛笔字,每写满12个字后老师批阅一次。又如,工厂中的计件工资制,只有完成了一定的操作次数如加工了若干零件或组装了多少部件才能获得一份报酬。
第二,可变比率程序。可变比率程序(variable ratio schedule,简称VR)它与固定比率程序基本相同,但每次强化要求达到的行为反应次数是围绕着某一确定的数目而随机变化的。如比率为10的可变比率程序,可以是10次反应后强化1次,也可以是8、12、7、13、9……次后强化1次。生活中,渔夫撒网捕鱼、抽签中奖等就是可变比率的强化程式。
第三,固定时间间隔程序。固定时间间隔程序(fixed interval schedule,简称FI)是指,某一行为反应在经过一段规定的固定时间后一出现就予以强化。即强化必须在行为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才实施,在这间隔之前发生的行为是不予强化的。学校中,每周一次的卫生检查、半学期之后的期中检查、一学期期末的期终考试,其实都是固定时间间隔的强化程式。
第四,可变时间间隔程序。可变时间间隔程序(variable interval schedule,简称VI)与固定时间间隔程序基本相同,但每次强化要求的时间间隔长短是围绕着某个确定的数值而随机变化的。学校中,课程教师每隔几周对学生进行事前不通知的小测验,学校每隔几周对各个班级安排预先不打招呼的各种评比检查等,就是可变时间间隔的强化程序。
第五,固定持续时间程序。固定持续时间程序(fixed duration schedule,简称FD)是指要求的行为反应在持续一定的一段时间后才给予强化,如持续15秒钟、一节课、一天等。生活中,孩子练了半小时的毛笔字后允许看电视,做完了作业才能去踢球,一堂课都认真学习后打一个“★”等都属于固定持续时间的强化程式。
第六,可变持续时间程序。可变持续时间程序(variable duration schedule,简称VD)与固定持续时间程序基本相同,但每次强化要求的持续时间长短是围绕某个值而随机变化的。如,开学时学生排队注册、交费、领书等就是可变持续时间的强化程序。又如,生活中家长督促子女温课迎考,每隔约半小时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在认真学习并给予鼓励,这样的做法也属于可变持续时间的强化程序。
(3)间隙强化的原理
间隙强化属于强化,强化的原理适用于间隙强化。就强化的实施次数而言,连续强化,是对目标行为的每次出现均予以强化;消退,是对目标行为的每次出现始终均不予强化;间隙强化,则介于连续强化与消退之间,即对目标行为的出现既不是每次给予强化,也不是每次都不强化,这也是“间隙”涉及如何安排强化的由来。
相对于连续强化来说,上述几种间隙强化程序都会使相应的行为能够保持较高的反应频率;同样的强化物刺激的有效性也能保持得更为长久;行为反应一旦形成也更难消退。上述几种间隙强化中,对于两种比率程序来说,随着要求的行为反应的次数的增加,行为者的反应也会随之加快。但是,当次数的要求过高时,行为者在获得一次强化后其行为表现会有一个“不反应期”。
此外,对于两种时间间隔程序来说,行为者获得一次强化后其行为反应立即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停顿的长短与程序的时间间隔有关,也与当事人的“时间感”有关。对于两种持续时间程序来说,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要求行为反应仍然能够保持不变,但是持续时间太长或增加过快时行为反应则会急剧减少甚至消失。
2.运用间隙强化的注意事项
要使间隙强化产生良好效果,注意以下几点是必要的。
(1)选择适当的程序
间隙强化有多种程序,必须针对目标行为的特点来选择某种程序。如目标行为若能明确计数,可以选择与比率或时间间隔有关的强化程序。目标行为若是一种延续动作,如练习书法、安静听讲、值日执勤等,则选择与持续时间有关的强化程序为宜。
(2)兼顾程序的效应与操作
就间隙强化程序对行为的强化效应来说,“可变”的几种程序优于“固定”的几种程序。就间隙强化实施的可操作性来说,则“固定”的几种程序优于“可变”的几种程序。故具体运用时应该兼顾两者,然后做出灵活恰当的选择。
这种兼顾还应该扩及间隙强化与连续强化的关系。两者比较,前者操作复杂,但一旦产生效果会更加持久,后者操作简便但容易消退。为此,一般先用连续强化干预,在目标行为达到一定水平后要及时考虑改为某种间隙强化。
(3)做好必要的准备
无论使用何种间隙强化,都需要备好计数器或者计时器,在行为矫正时每当目标行为出现即可按一下计数器,结果会一目了然而又不会分散有关人员的注意。如果实施某种“可变”的间隙强化,还必须对“间隙”即次数多少、间隔多长、持续时间多久等预先做好随机安排。此外,准备工作还包括记录单、记录图表的构思和设计等。
(4)把握好强化的度
不管使用何种间隙程序,实施时开始阶段的比率可以稍小、时间间隔较密或持续时间较短,以确保目标行为的出现和保持。然后,可以也应该逐渐安排强化的比率稍高、时间间隔较长或持续时间较久。例如,用比率程序时,开始如需要5次强化1次,行为巩固后才可以每10次强化1次,往后可以每15次强化1次等。考虑把握强化的度的时候,应该参照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的强化的情况,这样会有利于回到现实生活中以后仍然能够继续保持干预中形成的良好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