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略性学习知识梳理
1.策略性学习概述
策略性学习是指在有关学习策略、自我、任务、内容和背景等方面认知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选择有效学习策略并对不良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保证学习成功的学习。进行策略性学习或学习策略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挖掘学习潜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学会策略性学习,成为一个策略性学习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策略性学习有可教性,但首先必须清楚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哪些特征。
2.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特征
①具有保证学习成功的技能。很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并能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进行学习,会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技巧进行学习。
②具有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技能、方法的意愿和动机。认识到学习技能和方法的重要性,有主动地使用这些方法和技能的强烈动机和兴趣,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这些方法和技能。
③具备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能围绕学习目标制订计划;能对自己的进步、失败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能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计划和来自教师或教材方面的信息反馈,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等。
上述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学习结果的好坏,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毅力、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策略性学习者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1.策略方面的知识
学习者不仅要了解前面讲述的学习策略有哪些,还要知道各种学习策略在什么条件下最适用。
2.自我方面的知识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对自己来讲是容易的或难的;非常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清楚自己的天赋和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知道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知道自己常用的学习策略和技能;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非常清楚等。对上述知识的清楚了解,有利于学习者明白自己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是什么,使个体能够合理地运用和分配这些资源,还可以使学习者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加倍努力。
3.任务方面的知识
知道有哪些类型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如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的分类体系,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应达到的目标是属于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价,并知道要成功地完成这些不同学习活动和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4.内容方面的知识
知道自己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是什么,知道它和新学的知识有什么关系和联系。这方面的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影响认知结构的形成。如果在学习中没有建立一定的结构,缺乏记忆和提取知识的线索,将不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还会影响学习技能和方法的正确选择。
5.背景方面的知识(www.xing528.com)
影响学习的背景知识是非常多的,如教师的期望、作业时间的长短、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限制;在完成任务时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图书馆、教师等的帮助);学校的行为规范、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或支持;学习的评价标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兴趣等。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
学习策略是可教并且可以迁移的。学习策略的教学就是指在学校教学中把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以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加以掌握和利用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
弗拉维尔认为,当个体不能使用某种学习策略时往往是因为他们存在可用性缺陷和产生性缺陷。可用性缺陷是指个体不知道某一策略因而不会使用这一策略。产生性缺陷是指个体不知道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某一策略。这种现象的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受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或认知水平限制。如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自我意识尚未发展成熟,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元认知也未完全得到发展,因此,对自己、对学习任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认识不足,不能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他们能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缺乏对学习策略的适当分析和练习。大多数学习者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熟知的学习策略情有独钟,即使学习效率不高或者某些策略对某些学习任务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还在使用这些策略来处理学习任务,这说明他们缺乏对学习策略的分析,如它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是否适合这样的学习任务和内容等;同时对新的学习策略也很少进行有意识的尝试。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更多地理解处理信息的方法,他们必须学会了解各种学习策略在不同的学习情形、不同的目标和背景中的效果,形成一套学习策略体系。
2.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
(1)特定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种学习策略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了它的适用条件,不仅不利于学习甚至还会起到干扰作用。如,记忆篇幅较长的学习材料,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方法记忆的效果好于整体记忆的方法,而对于较短的学习材料,可直接采用整体记忆的方法。学习类型不同,应用的学习策略也是不同的。如,以视觉学习为主的学生需要获得更多的视觉信息,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以运动性为主进行学习的学生,亲身实践、体验的效果好。
(2)生成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策略对所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东西。这一原则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工信息,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进而深入、完整地牢固掌握所学得的知识。具有生成性的学习策略有列提纲、画图、把学得的知识讲给别人听、用自己的话概括学习的要点等。
(3)有效控制原则
有效控制是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不仅应该教给学生某一学习策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还要告诉学生具体学习策略的适用条件,即教给学生何时、何地、为何使用。教师在其中的分析和示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示范中要告诉学生在某种情况下为什么使用某一策略,还要教给学生怎样使用及使用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实践,教师给予必要的反馈和帮助,直到学生能够独立选择并使用这一学习策略。
(4)个体差异的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策略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策略。若学生接受的学习策略超出了他的发展水平,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5)注意自我效能感的原则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和掌握学习策略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训练,对学习策略的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另外,策略学习也要结合归因训练和动机训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性。
总体而言,教师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己的学习类型,认识学习任务与目标,认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制约因素等;制订学习计划,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方面制订具体细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激活与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能广泛地收集各种资料,从各种信息源获取知识信息,如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