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其中,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只有在生物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下,人格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
(一)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其中遗传起主要作用,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基因携带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子女,对人格的作用在生命历程的早期比环境因素大。特别是在气质和智力方面受其影响比较明显。另外,通过遗传,子女的体型、体质和容貌和父母相似,也会通过社会评价作用影响人格。
但是,生物遗传因素只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不能完全决定人格的发展。
(二)环境因素
按照个体成长过程中接触环境的顺序,依次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环境。
1.家庭环境(www.xing528.com)
家庭被称为“人类性格的加工厂”,是个体最早接触的环境。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家庭的经济条件等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如“民主型”的家庭,容易建立良好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信、友善等人格特点。“权威型”和“放纵型”的家庭,是两种教养方式各趋极端且截然相反的家庭,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发生人格偏离或人格障碍。
2.学校环境
学校的生活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因素,学校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校风、班风、教师和同伴的影响。优良的校风、班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的言行对学生人格影响的深刻性、引导性和权威性。不同教管风格的教师以及教师的公正性等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学校环境中,同学之间的交往、同伴的教育也是影响学生人格的重要因素。
3.社会文化环境
由于人的社会特性,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文化影响并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文化环境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和大学学习的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都决定了他们更重视社会文化,对社会文化环境更具敏感性,更容易接受其影响,同时,他们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选择性和主动性。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阶级差别、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方式等。影响人格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现存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的社会思潮和风气会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健全。
此外,个体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自身的社会实践、自我调控、自我教育因素等都会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