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完成学业,发展人格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不愿意再依赖家长、老师,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结交朋友,但由于心理的成熟度有限,适应能力不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一些异常心理,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1.自我中心
人际交往是双方的,在交往过程中只有双方都获得一定的满足,才有可能继续维持和发展交往。如果只想自己从交往中获得好处,而不顾及对方的意愿和利益,这种交往注定要失败。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评价标准的自我性,即我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注重自己目的的实现,即我想获得什么利益就应获得什么利益。
2.心理不相容
心理不相容指在人际交往中因他人不能与自己观点一致,自己不能引起他人的认同而苦恼焦虑。在心理上有不相容障碍的人,总是将自我束缚在一个狭小的交往范围之内,对他人的一些个性特点往往“看不惯”,因而懒得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常常会为一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挑起事端,自伤和气。更严重者,当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容易意气用事,情绪激动,甚至会导致矛盾激化,将事情引向极端,做出对人对己都十分不利的傻事。因此,心理不相容是大学生交往中是一种极为有害的心理障碍。
3.羞怯
大学生普遍重视交往,具有一种强烈的交往意识,但在实际交往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又无勇气。无勇气来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害羞,另一个是胆怯。羞怯心理主要表现为自卑性羞怯,这种人对自己的现状悲观,觉得自己不得志,不如某人,因而害怕与人交往,尤其害怕与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瞧不起自己;敏感性羞怯,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不自在,紧张不安,总感到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致无法安下心来做事,他们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总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法官;挫折性羞怯,有三种表现:一种是反射性羞怯,如在大庭广众面前受到冷遇,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有种羞怯感;另一种是演化性羞怯,如在和陌生人交往中曾碰到过冷遇,以后与所有陌生人打交道时就会出现紧张;还有一种是习惯性羞怯,一般是由孩提时代的羞怯形成的习惯。
4.角色困惑
所谓角色,是指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被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没有正确认识自我角色,以及没有根据不同的角色去学习相应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常常碰壁。大学生的角色困惑主要表现为与同龄朋友、同学交往时“一视同仁”。有的同学自认为这是坦诚,不耍滑头。殊不知,不顾对象的特点与心理,不顾关系的亲疏;不掌握交往的分寸,是很难取得交往成功的。有的同学以与同龄朋友间交往的态度来对待师长,使对方难以接受或造成反感,导致交往失败。对于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只要努力寻找克服这类现象的调节措施,不断增强自己在交往方面的心理素质,就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社会交往,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5.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不悦、自惭、怨恨、烦恼等负面的情绪体验。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取得的成绩心怀嫉妒;看到别人出头冒尖不甘心,总希望别人比自己相差无几或比自己落后;看到别人比自己落后时感到莫大的安慰。嫉妒者常常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不是正面地去面对和解决自己在竞争中所处的不利状态,而是采取不合法、不道德的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嫉妒心理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就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使人际交往失去和谐,交往质量大打折扣。嫉妒的人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一看到别人比他强就受不了,看到别人受到表扬,他心里就生气和难过,甚至想方设法破坏别人的成功,诋毁别人的名誉。
6.戒备心理
交往戒备心理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受某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不切实际的固执的心理偏见。由于这种偏见的存在,使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会歪曲交往对象发出的信息,从而影响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一般来说,交往戒备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孤僻。
通俗地说,就是不随和、不合群,不能同大多数人打成一片。产生孤僻的原因有三:其一,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别人为伍。认为别人的言行都是庸俗浅薄、低级趣味的,为自己所不齿,不值得接近。似乎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愚我独智,因而常常独来独往。其二,过分谦卑,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从而人为地把自己孤立起来。其三,有不良的言行,习惯或嗜好,如动作粗鲁、语言肮脏等,使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2)封闭。
指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欲望等掩饰起来,不愿对朋友敞开心扉,以诚相待。有的人甚至严重到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对任何人都怀有很深的戒备心,从而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3)猜忌。
指对别人的言语和动作过于敏感、多疑,认为所有人都不可靠,别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某种针对性或含沙射影之意,从而顾虑重重,甚至担忧之心溢于言表。在人际关系中受过严重挫折的人最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与陌生人的初次交往,常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戒备心理。但是,如果总是顾虑重重、忧心忡忡、对别人不信任,不仅不可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挫伤别人的感情。
(4)敌意。
敌意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它已经不是一般程度上的猜忌心理了。怀有这种心理的人常常讨厌他人、仇视他人,认为别人总在寻找机会暗算他、陷害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从而逃避与人交往。
(二)交往的原则
这里特别要提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拥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四条。(www.xing528.com)
1.充满自信,平等待人
充满自信,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充满自信,才会走出自我的圈子与人交往。一个人也只有平等待人,才会被人接纳。因此在交往中要记住鲁迅的话:“不要把自己看成别人的阿斗,也不要把别人看成自己的阿斗。”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可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真正实现自我的尊严,这就要求交往的双方要平等待人,把每个人看成和自己相同的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而不能把交往看成自己的“工具”,把别人当作自己需求的事物。
2.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是深化友谊的保证。待人接物要以诚为本,能否以诚待人是衡量朋友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准。它是指交往的双方必须信守诺言,即所谓的“言必信,行必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只要求对方遵守诺言,自己却经常食言,这样的人际交往势必会陷入困境。而诚心可以使人在人际交往中随时获得别人的信任,并把那些具有同样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身边,建立无须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
3.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互帮互助,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这种交换虽不等同于市场上买卖关系的交换,但所遵循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即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中的所得大于或等于自己的付出。这是指交往的双方应相互获得满足。当各自的需求与对方所具备的条件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因而在交往中应适当评价他人、赞美他人,这样使对方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如果对别人挑三拣四、无端指责,对方不但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反而要时刻处于防卫状态,自然会阻断人际交往。
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人际交往的“黏合剂”。宽以待人指不计较他人的细枝末节,甚至能容人之短。严于律己一方面指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指在受到别人误解甚至责难时能驾驭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朋友不可斤斤计较、求全责备。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是很重要的,这是指交往的双方必须相互悦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总是首先引起另一个人或一些人的认可、共鸣、赞同、满意等,这样彼此之间会达到,开朗、豁达的人对人的谦让,并非是怕人,不是没有力量反击人,而是为了团结,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心理障碍,主动地容忍他人。
(三)交往的基本技能
1.主动而热情地待人
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有吸引力的特征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进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首先让自己变得愉快起来是必需的。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人们接纳。
2.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
不少人都想方设法使别人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明白使别人对你感兴趣,首先应对别人感兴趣。只要你对别人真心地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会比一个要别人对他(她)感兴趣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事实上,人们更喜欢那些对自己感兴趣的人。
3.发现和赞扬别人的优点
威廉·詹姆斯说:“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们应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赞赏别人的优点。有效的赞赏是赞扬他人身上不显而易见的长处,如赞扬一位漂亮女孩聪明或会做家务,而不是只夸她很美丽,这种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能力会帮助你在短时间内赢得他人的接纳。再者,可以采取间接赞美的方式。万无一失的赞美应该是间接的。一般来说,背着当事人在其他人面前赞扬其优点,当事人得知后,会觉得你的赞美是真诚的,因此会感到十分高兴。直接赞美别人会怀疑你的动机,而间接的赞美就很容易被接受。
4.注意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技巧
人际交往中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来交流的,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交谈的方式和语言的效果息息相关,有几种通病在交谈中必须避免:一忌不理会对方的意见和反馈,只喋喋不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忌不能专注地听别人讲话,交谈中总是频频打岔,三忌交谈中总是质问对方,让对方感到自己像被审问的罪犯一样;四忌过于亲善或急于巴结对方,语气措辞肉麻不堪,让人难以忍受。交谈是一门大有学问的艺术,谈话者一定要有备而来,交谈前要了解清楚交谈的对象、交谈的环境以及交谈的内容。
同时,善于聆听是交往言语技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往是双向的,讲与听是一次交谈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一位当代伟人说过:“主耶稣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很明显的,就是要我们听比说要两倍以上。”还有人说:“很少有人能够经得起别人专心听讲给予的暗示性赞美。”大学生在谈话时更喜欢陈述己见,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事实上,倾听别人的讲话会有助于深入的了解。做一个好听众,往往更能引起别人的喜欢。因为和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的需求更感兴趣。
5.增加自信
一位研究人际关系的专家曾说:“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大都缺乏自信心。”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先找回个人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克服羞怯心理的关键,在人际交往中相信自己的实力,肯定自己的优势,才能认定交往的成功。日本富士山下有所特殊的学校,专门训练人的自信,这个学校上课的全部内容就是让学员在课堂或大街上重复高喊:“我能取胜。”希腊著名的演说家狄摩西尼斯,小时候是个性格懦弱、十分害羞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说话口吃,为了改掉这个毛病,他常常独自跑到海边,站在岩石下面对大海,把击岸的巨浪当作听众,练习讲演。经过刻苦努力,他终于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时脸不变色、心不慌,成了胆量大、口才出众的人。
6.恰当的角色扮演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角色变换频繁,如果不能对人际交往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就容易产生角色的困惑心理。例如,亲属关系中的言行不适用于师生的交往;一般朋友关系中的言行不适用于恋人关系的交往……我们在交往中不必一定要把这些关系做机械的、刻板的分类,但也应当在和某人交往时,明确地认识和对方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明确并正确处理与对方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