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调适:自我认知问题解析

大学生心理调适:自我认知问题解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大学生产生自卑感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类。主观原因是指,大学生的自卑有可能是源于他自身的气质性格因素或意志力因素。因而全面、深刻的自我认知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大学生心理调适:自我认知问题解析

(一)自我认知问题的主要表现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自傲

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并炫耀,对他人的评价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心理学家柯里说:“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这样就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因此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主客观双方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遇到社会挫折,产生苦闷。”过于自傲的自我意识往往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尝试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和义务。从而极易导致失败,导致别人的不信任,造成情感创伤和内心冲突。

2.自卑

自卑是由于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己的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对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形成这种软弱无力的心理品质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绩不好、能力差、失恋、社会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感的直接原因是受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

研究表明,自卑感强的学生,有以下心理缺陷:其一,缺乏稳定的自我形象,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其二,对一切事物特别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其三,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世界,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容易陷入孤独;其四,缺乏社会竞争意识。

大学生产生自卑感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类。客观原因包括像身体生理上的原因,能力因素,家庭经济因素以及挫折因素等。主观原因是指,大学生的自卑有可能是源于他自身的气质性格因素或意志力因素。比如,气质抑郁、性格内向的人大都对事物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倾向,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增大了。

3.虚荣

虚荣是指追求虚假荣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人把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来追求,因而常不择手段地去猎取荣誉。这种人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嫉妒任何比自己强的人,把别人争取荣誉的行动视为对自己的竞争。因此总是处于较强的情感波动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二)自我认知的培养途径

自我认知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要具有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因而全面、深刻的自我认知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是消除自我认知障碍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人格以及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人无完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身的优点,忽视或故意掩饰自身的缺点;也不能只看到自身的弱点,回避或拒绝发现自身的长处。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经常反省自己,敢于批评自己,也敢于肯定自己,这样才不至于自以为是或自暴自弃,才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正确运用各种认识自我的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法,有的人往往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较,或是与各方面都劣于自己的人相比较,结果越比越自傲;而有的人往往以自己的短处与别人长处相比较,或是与各方面都优于自己的人相比较,结果越比越自卑。正确的比较应是双向比较,既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比,也与比自己差或相似的人比。比较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某一时、某一事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应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2)体察法。

体察即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体察自己。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可观察自己的镜子,有利于跳出自我防卫的圈子。借助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首要的前提是要与他人保持比较正常的人际关系,只有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才能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获得有益的自我认识。如果他人对自己存在成见或者关系非常特别,有可能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够客观,以此来认识自己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时就需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能够对自己进行更客观的认识。

(3)成果分析法。

成果分析法即借活动成果认识自己。从事多方面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成果,有利于他们客观认识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特点,发挥长处,弥补短处。借助活动成果分析时,我们要有正确的归因方式,在成功和失败时要多做可以改变的、不稳定因素的归因,也就是要多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自己是否努力,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动力。同时,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冷静分析成功原因(或者自我反省总结,吸取失败教训),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在下次活动中仍然取得成功、避免失败。

(4)交流法。(www.xing528.com)

交流法即通过与他人交流认识自己。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如实表现自己,坦率地征求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闻过则改。在交流中,由于交流双方对希望交流的认识不同,因而对希望交流者自我意识确立的作用也不同。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其一,自己和别人都认识到的(优点或缺点),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其二,别人未认识到而自己认识到的,较易形成肯定的自我意识。其三,别人已认识到自己未认识到的,这时自我意识确立的情况要视其对交流者信任度的不同而不同,与自己信任的人交流较易形成自我意识,反之,则较难形成确定的自我意识。其四,若自己和别人都未认识到,则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2.正确地对待自我

(1)要有恰当的自我态势,这是正确对待自我的基础。

自傲的人常常自我炫耀,以居人之上而压倒别人,这很容易使人反感,成为“众矢之的”。自卑的人常常怀疑自我,不敢积极主动地面对别人,容易使人感到懦弱,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恰当的自我态势应是谦虚,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谦虚者在评价自身时,虽不炫耀自己,但因有较强的自信心支持,也不怀疑自己。有了自信心,大学生才不至于一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一时又“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也飞不高。”

(2)要积极悦纳自我。

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要积极地悦纳自我,即满意地接受自己。首先,要无条件承认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坏的,成功的、失败的都要敢于面对和接受。在美国的一间黑人教堂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上帝给你的礼物你无法选择,但你给上帝的你可以选择。”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挫折和失败。有的大学生由于对自己期望很高,总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很完美,事实上聪明人不是不失败,而是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对于成功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使人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有效地控制自我

自我控制是消除自我认知障碍的主要手段。屠格涅夫曾说过:“劝那些刚愎自用的人,说话前要多想,在舌头上多绕几圈。”自傲、虚荣的人如果总是或以位高自居、或以貌美自赏、或以才多自炫,对别人尖酸刻薄、出言不逊,自然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人应当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说话前在舌头上多绕几圈。自卑的人应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你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如果你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信心。

4.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对自我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才会悦纳自我,才会对自己有期望和要求,才能自我实现。如果对自我缺乏积极的体验,对自己不满意、不喜欢,甚至厌恶,就可能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那么,大学生应获得哪些积极的自我体验呢?

(1)积极进取,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当大学生勤奋学习、克服困难,成功地完成了某项课题的设计,或者某个创新的发现获得了实验的验证,因而获得了教师的好评或满分,这时,他便可以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反之,当学习中遇到困难,遭到挫折时,就会获得一种失败的不愉快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使人奋进、向上,失败的体验使人沮丧、退缩乃至消沉。

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积极进取,克服困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要避免获得消极的失败的体验。即使当人们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而失败时,也要主动设法扭转失败的结局,用成功的体验替代失败的体验,这样才能消除因失败给人蒙上的阴影。成功的体验不仅使学生获得快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信心,使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克服困难,便可获得最后的成功。而自信心又反过来构成取得成功的要素。许多学生在学习上未能获得好成绩,并非由于智力低下,而是由于缺乏自信心,一旦确立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便很快进步了。因此,获得成功的体验,消除失败的体验,是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大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的重要自我体验。

(2)关爱他人,多行善事,获得道德的体验。

个人的行为不仅为成功的体验所鼓舞,也为道德的体验所驱动,因此,获得道德的体验是使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

道德体验囊括丰富的内容。从帮助盲人过马路,给乘车的老人让座等小事而产生的欣慰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人民的关爱之情,都属于道德体验。

道德体验的基础在于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关爱。因此,最基本的道德体验是有正义感与同情心。正义感,是指明辨是非,坚持真理与正义,反对强暴与邪恶的情感体验;同情心,是指对他人的不幸发自内心地关注、怜悯,感同身受般地痛苦,并竭力给予帮助。没有正义感,没有对是非善恶的爱与憎,就失去了对道德与不道德的情感体验;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不幸与痛苦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也不会有任何道德与不道德的体验。

道德体验不能由对道德规范的认识而获得,只能由道德行为的实践而获得。日本东洋大学教授户里至正从1994年开始对包括土耳其、波兰、塞浦路斯、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在内的七国5000名学生进行了三年的比较调查,包括向倒在眼前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让座位给老弱妇孺,将食物分给需要的人及捐款或从事义工活动等。结果显示:土耳其学生获分最高,日本学生最低,最缺乏同情心。他认为这同日本的家庭没有向学生灌输是非善恶的道德准则有关,也同日本学生热衷于追求个人利益,无视他人的疾苦有关。

因此,我国大学生要通过积极的道德实践,如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不幸的人,见别人有危难而予以解救,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帮助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给遭受战争蹂躏的外国人民以力所能及的救援等,以增强做人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获得高尚的道德体验。

(3)热爱生活与艺术,培养美的体验。

自然界包含了有秩序、有规律、对称、协调等美的特征,社会生活也包括了有节奏的劳动美、人际关系的和谐美、言谈举止的行为美和心灵美等,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美反映在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和文学作品之中就构成了艺术美

热爱生活和艺术,提高对生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可以提高人们对美的体验,而美的体验反过来又促使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类的奉献。读文天祥的《正气歌》,会在心中激荡起浩然正气;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人心胸开阔,洋溢着对人民的无限关爱;看《清明上河图》的画卷,生发出对祖国历史的追忆;听《黄河大合唱》对侵略者的控诉与愤怒呼号,又勾起了我们对半个世纪前民族灾难的回忆与深思。可见,美的体验不是消极的感受,而是激发起人们的回忆、想象、思考和探索,它催人奋起,催人向上,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