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疗法概述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行为疗法概述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疗法也叫作行为矫正法,它是生理和心理学家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用于矫正人的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疗法才发展起来。行为疗法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以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根据这一原则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由沃尔帕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

行为疗法概述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行为疗法也叫作行为矫正法,它是生理和心理学家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用于矫正人的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一词最初是由美国的斯金纳(B.P.Skinner)等人于1954年提出的。1958年艾森克(H.J.Eysenck)在南非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时也用了“行为疗法”一词。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疗法才发展起来。行为疗法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运用行为主义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学习原理治疗心理疾病和障碍的技术。行为疗法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以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它的基本认识: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失。

按照吉利兰德等(1989)的观点,行为方法的历史和实践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成分:第一种成分是经典或应答条件反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这种应答性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运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而发展起来的。根据这一原则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由沃尔帕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它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工作。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斯金纳曾把它应用于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尽管行为治疗与行为矫正在理论上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在实践中却是紧密相连、难以明确区分的。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纯粹的行为技术在它登上心理治疗的舞台时曾希望能包治百病,但仅仅采用应答或操作条件反射技术却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而且,甚至沃尔帕的系统脱敏程序也不是纯粹的行为技术,它也要求患者通过思维过程去修饰引起焦虑的刺激。

在对行为异常的看法中,行为主义认为:适应行为是习得的,不适应行为也是习得的。同样,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相似的学习过程而被取代。根据这种观点,所有行为异常者中都没有任何病理性变化。行为治疗主要关心当前的行为问题,不像精神分析那样着重于分析潜意识的冲突,追溯致病根源,强调情感宣泄或启发领悟,而是强调通过学习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控制情绪、行为以及内脏生理活动来矫正异常行为,治愈疾病。(www.xing528.com)

行为疗法的理论来源有四个方面,即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由于认知理论主要与认知行为治疗有关,所以这里不讨论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