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作为人类心理活动基本过程的一个方面,它影响着认识、意志活动的进行,也影响着交友、恋爱、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只有当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时,他们的身心才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高校教学活动是具有多方面教学目标和自身特点的高级、复杂的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着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进行着思想的交流、碰撞,也发生着情感的变化和交流。教师如能充分调动和利用情感的积极因素,必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智能水平,也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和增进身心健康。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情感相关的行为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行为的感情色彩浓,容易激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崭新的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令他们激动,对知识的追求、对社会接触范围的扩大、人际关系的拓宽,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艰辛与兴奋、喜悦与挫折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品尝友情的滋味,他们对祖国命运的关心中有期待、责任、参与的体验,还有对个人的前途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由于大学时期是人生情感体验最丰富的阶段,是内分泌激素中与情绪兴奋有直接关系的肾上腺激素进入旺盛分泌的阶段,使大学生易兴奋、易激动,情绪体验强烈,常出现“疾风暴雨”式的激情状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教师一个生动的例子,立即会引起学生们热烈的情绪反应。大学生的激情状态具有双重性:积极的方面是他们热情奔放,豪情满怀,勇往直前,可能形成创造惊人业绩的巨大动力,如可以表现出为真理、正义斗争而献身的热忱和壮烈的行动,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即为典型事例;消极方面则表现为易冲动,不冷静,盲目的狂热,甚至会做出一些蠢事和坏事,如常常为一点小事被激怒、怄气、对抗,甚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由于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对待问题易偏激,也由于影响他们情绪的各种社会因素(如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学交往、社会工作等)大量出现,致使大学生的情绪、行为易起伏波动,他们会因一时的成功(如获得奖学金)而兴高采烈、兴奋不已,又会因一时的挫折(如考试成绩不好)而垂头丧气、懊恼不休。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感,是大学生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充实着学生们的情感生活,并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增添力量。大学生远离家庭,面临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局面,需要向他人倾吐自己的内心体验,求得理解和帮助,同时也愿意为朋友分担喜忧,具有强烈的交往动机,希望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大学生选择朋友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是德、才和一些性格特征,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把友谊错误地理解为“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因而无原则地为朋友掩饰缺点、错误,还有个别学生把友谊建立在吃喝玩乐上。这些错误偏向当然应该得到纠正。
(三)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
爱情是人的高尚的情感,是异性友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特殊情感,诚挚的爱情可以塑造和谐完善的人格。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已经成熟,性意识已觉醒并趋向成熟,期望得到爱情的体验。他们生活在开放、活跃的环境之中,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接触的机会多,为获得异性的爱情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环境中,大学生的爱情会因不同的动机而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导致在不同的层次上发展。有的学生出于对未来事业和婚姻问题的严肃考虑,同中意的异性恋爱了,如能把爱情和事业统一起来,很可能成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推动力量;有的学生是考虑到即将毕业而急于谈恋爱;有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他人谈恋爱的感染而谈恋爱;也有的学生是出于无聊,希望通过谈恋爱来增加一些生活情趣,抚慰自己的心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