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行为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行为现状分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以往研究表明,8.7%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甚至高达20%以上。樊富珉等人的研究表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是北京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罗晓路等人指出,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强迫、偏执方面存在严重心理困惑。

大学生心理行为现状分析

(一)大学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以往研究表明,8.7%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甚至高达20%以上。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3分以上的人数比例为0.93%~9.77%,说明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有所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家及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益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精神,如2011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3年开展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培育建设试点工作,直接推动了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落实,如建立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等,这些有力的措施直接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9.77%的大学生存在中等严重程度的强迫症状,7.33%的大学生存在中等严重程度的人际关系敏感,3.76%的大学生具有中等严重程度的焦虑和敌对症状,这与国内众多研究结论相似。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人际关系和情绪方面,如李林英等人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焦虑、躯体化检出率最高。樊富珉等人的研究表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是北京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罗晓路等人指出,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强迫、偏执方面存在严重心理困惑。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学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加和人际关系复杂化等,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交往困难,加上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进一步导致大学生情绪焦虑、神经紧张,如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交友方面困难重重,14%的大学生因为独立面对学业和生活问题感到焦虑烦躁。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和思维方面的疏导和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年级差异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特点,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三学生最低,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如赵岩、任晓敏等人的研究表明,大三学生比大一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王安辉等人的研究显示,军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曾全红的研究发现大一新生入校两年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推测其原因,首先,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加上刚高考结束,学习压力有所减轻,所以心理健康状态良好。其次,进入大三后,高校学生即将进入专业实习或考研复习阶段,学习和工作压力倍增,加上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等复杂问题接踵而至,容易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然而,亦有研究得出相反结论,指出大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突出、心理健康水平最差,这可能是由于大一学生心理落差大、环境适应能力差等原因造成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性别差异(www.xing528.com)

研究结果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且强迫、焦虑、敌对和恐惧问题明显比男生突出,相对而言,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情绪方面,男生集中在思维方面,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低于男生,且忧郁、焦虑和恐惧明显高于男生。究其原因,首先,就业歧视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存在,加上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女大学生的角色和成就期待,使其面临多重压力,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次,女大学生本身具有心思比较细腻、敏感、情感脆弱等特点,在面对困境时情绪容易失控。

随着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趋势的增强,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国高校人数规模亦急剧扩大,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人力资源竞争,无不给大学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升职压力与挑战,其心理健康状态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明显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复杂化、环境适应不良、学习生活迷惘、竞争压力大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导致其休学、辍学和退学。众多研究发现,近几年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多。可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高校为国家建设持续提供高质量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业差异

研究发现,文科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理学专业其次,艺术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与多数研究存在相似性。已有研究证明,文科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理工科学生,推测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类型的不同,往往导致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文科学生情感丰富、细腻,遇事容易瞻前顾后、缺乏自信,导致情绪紧张、焦虑、敏感和抑郁,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艺术类学生想象力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遇事比较独立自主、适应能力强,故心理健康状态比较良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