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健康内涵和维护方法

揭示健康内涵和维护方法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哲学家叔本华则进一步强调,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更幸福。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维护健康四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揭示健康内涵和维护方法

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哲学家洛克指出,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哲学家叔本华则进一步强调,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更幸福。现代有人用数字比喻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如果你有了健康这个1,再拥有其他0,如满意的工作、成功的事业、美好的生活等,它们组合起来就是100、1 000或10 000,如果没有健康这个1,后面有再多的0,最终也还是等于0。”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健康”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周易》和《尚书·洪范》。《易·乾》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书·洪范》云:“身其康强孙子其逢吉。”健康有刚健、无病、安乐之意。

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健康多限于指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例如,《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对健康的解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扩大了健康的内涵:“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2000年,WHO又明确指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和生殖五方面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至此,健康的概念发展到了“五维健康观”。(www.xing528.com)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维护健康四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2003年我国的SARS疫情、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病疫情,给世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创伤。有研究指出,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造成的生理损害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但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却会持续很长时间。2003年我国SARS疫情后便出现了大量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的患者,因此,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缺一不可、紧密依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