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超市里看到一个玩具车,哭闹着要妈妈买。可是这位妈妈不买,还大声训斥孩子,说该玩具车要花1000多元,她打工一个月也就1000多元的收入,买不起。
一个孩子在家里吃饭,发现原来专用的碗不见了,哭闹着要用自己的碗。爸爸一个巴掌打过去吼道:旧碗丢垃圾桶了,新碗比原来的还贵还好。他说孩子是胡闹,不教训会变成任性的坏习惯。
一位家长看到孩子偷吃零食,牙齿都变坏了,饭也不吃。她狠狠的抢过孩子手上的零食一脚踩在地上,骂道从此不再给孩子一分钱。孩子哭闹着不依不饶。
三位家长严厉地教育孩子,初衷是对的,但方法过于粗暴。孩子哭闹行为已经够“硬”了,家长还用硬方法对付,硬碰硬会导致一方或双方破碎的。
6岁以下的孩子,常出现一些“牛脾气”:看到什么好玩具,非要得到不可;想要做什么,非得做不可。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开始认可某一秩序,当孩子发现秩序混乱时,会产生哭闹行为。
针对孩子的执拗行为,家长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强行制止,而要因势利导,以柔克刚,正确教育孩子。
首先,家长尝试“顺着”孩子。当孩子需要某种东西时,家长可以先试着说服他不要,如果孩子表现出非要不可时,家长要顺着孩子。先答应孩子可以买给他,稳住孩子的情绪。然后开出一些条件,让孩子答应后才买。比如,孩子想买高档的玩具车,家长要告诉孩子买这个车以后,家里的钱没有了,一个月内其他玩具就不能再买了。如果孩子要吃零食,可以答应让孩子吃,但规定每天吃一定的量,不能暴饮暴食。孩子的强烈要求达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以后,可以消除冲突的心理,便于家长与孩子进一步沟通,慢慢地教育孩子让他明白为什么不能要这样东西的原因。(www.xing528.com)
其次,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孩子有需要,而且达到非要不可的强烈愿望时,家长要让孩子说出需要的理由。当孩子的理由充分,对成长有帮助作用时,家长要支持鼓励孩子。比如,孩子需要用原来的碗,是因为对旧碗有感情,旧碗还可以用,不必浪费钱买新的。家长要支持孩子节约的观点,进一步引导孩子节约粮食,提倡不浪费,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家长需要善于变通。孩子有时会提要求,而且是强烈的要求,但家长不是每一件事都能满足孩子的。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无道理的,或者是危险的,家长当然不能答应。但家长要转移孩子的视线,用另一种可以满足的、安全的东西代替孩子想要的东西。
最后,要让孩子“体验一下”。孩子喜欢什么事情必须要按照他的意愿进行,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他自己来。比如,孩子总是想抓一下热水瓶玩,家长越不想给玩,他越想要玩。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碰一下瓶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沾有热水的盖子烫一下手,孩子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而不敢再闹着要玩热水瓶了。
孩子的倔脾气、牛脾气是成长阶段的一个特征,家长要因势利导,用温柔教育孩子,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原载《百色早报》2016年1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