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始了,在这两个月时间的假期里,家长应该让孩子融入社会,去体验生活酸甜苦辣的味道。
为何这么说?有的孩子从3岁开始就进入幼儿园,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上小学后,放学回到家还有作业,双休日不是补课,就是参加兴趣班学习。从幼儿园到大学的20多年时间,孩子处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久而久之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甚至连煮饭菜、洗衣服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掌握。
孩子迟早是要进入社会的,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和能力准备,孩子就会难以适应。暑假是孩子们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孩子们进入社会前的跳板,就像宇航员要进入太空前,必须在模拟环境里训练一样。
怎样指导孩子到社会里体验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种田、打柴、煮饭、喂猪样样会做,体会到了生活之苦。虽然孩子早早担起了生活的重任,但这对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当然,家长要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帮助,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艰苦中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当然有些孩子虽然家在农村,但因其父母溺爱过度,让他们“十指不沾泥”,结果把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辛苦,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城镇的孩子放假回家,大多数是整天泡在电脑游戏里,这种不良的行为对孩子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家长应该让孩子走出家门,到社会上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一是带孩子在身边,品尝家长的劳动滋味。如果家长是上班族,可以让孩子到单位“见习”,了解家长工作的全过程。如果家长是商人,可以让孩子到店里做一个小帮手,让孩子体会到工作的艰苦,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二是带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加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www.xing528.com)
城乡互动是最好的生活体验方式,有条件的学生要到自己生活区域外的地方去观赏新环境,体验另一种生活。农村留守孩子,可以到城里看望父母,到工地上与父母同住,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环境,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如果有亲戚在城里,农村孩子可以利用假期走访亲戚,到城里去生活一段时间。城里的孩子,可以通过“手拉手”活动到村里认亲戚,与村里孩子一起劳动、一起吃住,体验乡下生活的艰辛与快乐。
生活本来就丰富多彩,酸甜苦辣俱全。孩子们由于受特定的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往往只体会到生活某一种滋味,也会因为单调而索然无味。在暑假里,家长精心设计让孩子体验多种生活的味道,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利。
(原载《右江日报》2013年7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