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微子与电现象的推想:揭示引力起源

中微子与电现象的推想:揭示引力起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当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中微子流分别流入棒内,呈现相斥。图11综上分析,摩擦起电本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物质内部中微子媒质运动,呈现所谓“正负电荷”所建立的“电场”。说明“电场”本质是有质量的物质——运动的中微子媒质场,类似于宏观现象的风场。所谓电场,磁场,其本质是中微子流动产生的结果。逐渐过度到真空中以中微子流的形式传播。

中微子与电现象的推想:揭示引力起源

1.摩擦起电现象

毛皮摩擦过的两根硬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呈现排斥,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呈现排斥。而这样的硬橡胶棒与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呈现吸引。这便是从宏观角度观察到的摩擦起电现象。

毛皮摩擦硬橡胶棒时,硬橡胶相对毛皮比较松软,在毛皮外力作用下,橡胶棒原子(分子)受压缩,逐渐收缩、密度增大,将分布在橡胶棒内原子(分子)间隙及原子(分子)的体积缩小,中微子被挤出体外,当摩擦结束,撒去外力,橡胶棒固有的弹性结构力将压缩的原子(分子)复位。这时,中微子便由空间吸入,而填充到原子(分子)的间隙及其内部,便形成流入硬橡胶棒的中微子流,这回流的中微子流就形成了所谓的“电场”即方向指向橡胶棒的“电力线”(图7)。这便是电源的负极。

图7

当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中微子流分别流入棒内,呈现相斥。(图8)

图8

丝调摩擦玻璃棒,玻璃质硬,在丝绸外力作用下,玻璃的原子(分子)内能增加,动能加大,而不断将内层原子(分子)向外拉动,使得玻璃棒内原子(分子)的间隙及原子(分子)本身体积增大,这时空间中微子补充到棒内原子(分子)间隙及原子(分子)内部。当摩擦结束,棒的原子(分子)在自身结构力和引力作用下复位,而缩小,将中微子挤出棒外,形成向外流出的中微子流,形成了向外发散的“电场”,中微子流就是向外发散的“电力线”(图9)。这便是电源的正极。

图9

当两棒靠近时呈现排斥。(图10)

图10

当这样的硬橡胶棒与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呈现相互吸引(图11)。

图11

综上分析,摩擦起电本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物质内部中微子媒质运动,呈现所谓“正负电荷”所建立的“电场”。说明“电场”本质是有质量的物质——运动的中微子媒质场,类似于宏观现象的风场。

2.压电现象

有些介质,在外力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电现象。

当介质受到压力(图12)。粒子间隙及粒子本身体积缩小,中微子被挤出介质体外,形成向外流动的中微子流,宏观上呈带电现象,反之,被拉伸时,(图13)形成流入介质中微子流,呈带电现象。

图12

图13

3.中微子在铁磁物质中运动情况

天然磁铁矿石,人工制造的铁磁体都是某种外力作用下,使铁磁物质内部原子(分子)进行有序排列而成。所谓有序排列是指原子(分子)的自旋轴在空间上相互平行,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方向一致,高速旋转的电子及原子本身的统一运动,对原子内部及原子间隙中的中微子形成单一方向挠动,由于电子旋转轨平面与原子自旋轴存在一定夹角,便形成内部中微子单一方向流动。中微子从一端流出,成为N极,另一端予以补充,成为S极。中微子流就是通常说的“磁场”,形成为“磁力线”,中微子流通过铁磁体内部闭合(图14),磁铁两极均能吸附铁磁物质,是由于磁体对铁磁物质进行磁化,按极性需要而重新排列。

图14

说明磁场也是有质量的物质——运动的中微子媒质场。

若将正负电极分别组成发散(正极)、收敛(负极)的中微子流,电力线通过电源方式闭合,会看到,正负电极通过电源内部,同样将中微子流构成闭合的所谓“电力线”(图15)。

图15

通过“磁力线”“电力线”“磁场”“电场”的分析,比较,可以认为磁电是一个完全统一的现象,有质量物质世界不存在电荷,也不存在磁荷。所谓电场,磁场,其本质是中微子流动产生的结果。电能、磁能其本质是外力作用下,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转换给中微子的动能,体现为宏观的电磁能(类似宏观的水动能、风动能),即电磁能本质仍然是机械能。

4.中微子是电路中输送电能的工质

众所周知,水压机,空压机等将输入端输入能量输送给负载端的系统,水和空气分别是水动能,气动能的输送工质。不管水压和空压系统线路有多长(甚至无穷长),只要系统中水压,气压处处相等的稳定系统,系统均能以无穷大的速度将输入端的能量输送到输出端(略去暂态过程)。

在电路系统中至今为止均认为是电子载着电荷输送电能。果真这样、导体中所有原子分解为自由电子和所谓的“原子实”。导体一直处在电离状态,这与固态导电的实际不符。在电路中,发电机干电池化学能)在动力作用下,将导体内原子及原子间隙中的中微子沿着导体进行单向流动,便行成了中微子流(“电流”)、流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正方向,中微子便是电能量的输送工质。

5.“交变电路产生电磁波”——中微子机械振动

在交变电路中,交变电源或振荡电路作用下,导体内中微子产生振动,闭合电路系统,以某处电流强弱变化形式工作,对空间辐射较少。而开启的交变电路中,振动的中微子便在开启处形成振源,将中微子振动机械波(即电磁波)发送到空间。可见电磁波是中微子疏密变化向空间传播的纵波。与宏观物体振动产生声波相似。

可以设想,在中微子密度高的空间,电磁波以中微子振动的机械波形式传播。逐渐过度到真空中以中微子流的形式传播。从外太空入射的中微子流,逐渐过度到中微子密度大的区域时,作为振源,重新激起中微子振动机械波而进入到地球外空间。猜想光线结构示意图如图16。

图16

顺便说,若将中微子射线看成“电力线”、“磁力线”;体积极小的中微子辐射或收敛源看成是“点电荷”;中微子射线在空间某处的密度和流量看成是“电力线”、“磁力线”在该处的密度及通量;将中微子波动在该处对其他物质作用力强度看成是该处的“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等。那么对中微子运动所呈现电现象的处理及计算方法,完全可以适用现行的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欧姆定理等。如同磁荷不存在,而使用这些方法,处理磁路问题一样。当然,也可能按中微子电现象创建更为简便的处理和计算量度的新方法。

6.初探燃烧过程的电磁现象

可燃物质某处温度升高,该区域原子、分子、核外粒子活动加剧,开始辐射红外线,随着燃烧的扩大、加剧,温度进一步升高进而发射可见光紫外光,乃至波长更短的光辐射,其波谱为(图17)。

图17

可见,物质燃烧是产生电磁辐射最简便的方法。电磁辐射的简要过程为(图18)。(www.xing528.com)

图18

A粒子以a点为中心振动,A向C点运动,将中微子向X轴正向推动,A在a点速度最大,C点减为0,从C点返回,中微子反向运动,A粒子在b、c两点间往复振动,便形成了中微子沿着X轴向疏密相间的机械振动波(即电磁波)

从图中可知,

A振动速度:V=V0cosωt ω—振动频率 V0—a点速度;

A对中微挠动振辐:I=I0cosωt I0为a点被挠振辐;

A粒子势能:U=U0sinωt V0为b、c点势能。

若将I、U分别理解为电磁理论的电流、电压,则中微子振动机械波与电磁理论相似。

7.从中微子角度看光电效应

光子假设

式中:mφ—光子质量

ε—量子理论假设某一最小能量

h—热辐射常数

c—光速

v—频率

式中看出,光子质量是频率v的线性函数,即光子对应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质量。并认为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而相对论质量关系式:

式中:m0—光子的静止质量

v—光子速度

按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光子质量

显然这个极限是单值,即所有频率电磁波的光子质量是相等的,相对论假设和光子假设理论显然矛盾。

假设光电管中,光激发出来的不是光电子,而是中微子。尝试解释光电效应。

图19

图20

从图19看到,光照射K极,放射出中微子,检流计指示光电流I,当U=Ua时I=0,当U=0时I=I0,随着U升高,I也增大,U继续升高,I→IH(饱和)(图20)所示。即光能量转换为中微子动能。中微子从K极流出。

当U=0时,光电管的等效电路(如图21)。

图21

光电管相当于中微子电源E。光电管内阻R=R0

随着U升高,光能照射所形成的E。保持不变,而外加电压使K极电位升高。放出中微子,管内中微子浓度加大,内阻减小,等效电路如(图22)。电源内阻RU

图22

随着电压继续升高,内阻进一步减小,达到I趋近IH时,管内中微浓度呈现饱和,光电管内阻趋近饱和内阻RH,如(图23)

图23

电压逐渐降低负值,K极变为负极,A极变为正极,A极开始放出中微子,内阻增大,电流逐渐减小。当U=Ua时,A极放出的中微子和光照放出的中微子正好相等。I=0,如(图24),光电管呈断路状态。

图24

顺便说,光电效应其本质就是微观世界压电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