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发,探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味

出发,探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味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六甲鸡场街,浓浓的中国新年味50多岁的客栈老板是第三代华人移民,爷爷从福建只身下南洋,从父亲开始在古城马六甲定居。不光是在马六甲,在新加坡某些街角也是如此,它们熟悉亲切又遥远陌生。每一处海外华人的聚集区,都是熟悉又陌生的风景。船行马六甲河,两岸时时处处皆惊艳,一幅幅多民族在古城生活的画卷

出发,探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味

在东南亚国家旅行,务必随身携带长衣长裤。不论外面有多炎热,只要进了公交、地铁、商场等一切室内空间,就像立刻被丢进了冰窖。在往返的捷星航班上,空调出风口居然夸张地凝成白雾。这样冷热交替,一不小心就会感冒。

一到马六甲落脚的客栈,放下行李,我就开始找房间里的空调开关,把温度定到25℃。老板进房送洗漱用品,一进门就大喊:“怎么这么热?”“天哪,25℃,姑娘,你不怕中暑?这个温度要热死人啦!”然后立刻帮我把空调又重新设定到16℃。我跟他解释,中国政府号召人们节约能源,建议室温25℃,这样凉爽舒适,其实刚刚好。华人老板连连摆手,表示受不了,他曾经多次到中国旅游,每次到商场等室内环境都汗如雨下。

马六甲鸡场街,浓浓的中国新年

50多岁的客栈老板是第三代华人移民,爷爷从福建只身下南洋,从父亲开始在古城马六甲定居。而这个位于马六甲鸡场街(当地的唐人街)的客栈在他手上也打理了不少年头。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到中国旅游,华东、华北、华南、陕西都去过!”

“华人嘛,虽然移民马来西亚了,但还是愿意到中国看看,挺好玩,很亲切。”

客栈老板读过华文中学(相比较“中文”这个词,当地华人更喜欢说“华文”),在和我们闲聊的过程中经常“我们”“你们”分不清楚。他习惯说“我们华人”,有时候也会蹦出来“我们中国人”,而提到国家,他又会变成“你们中国”。他说到他儿子这一代,已经不爱读华文学校,“毕竟没有英文学校有竞争力,路子窄啊。”对下一代来说,“中国”这个词更像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www.xing528.com)

马六甲传统的马来人村屋

荷兰殖民者留下的荷兰红屋,被看成是马六甲古城的象征

马六甲河畔的中国城,就像中国南方的某个小镇。街道不宽,但整洁安静,街道两旁多为两层楼房,屋梁很高,并有骑楼,皆为百年以上的老屋深宅。房子面向大街的门楣上,嵌有“同发”“丰顺”“王朝”等字号,有些相连的店铺门前还装饰着一排中国京剧脸谱,中国味十足。老屋深巷,还有繁体复古的店面招牌,整个中国城似乎永远不会被历史的风云变幻所改变,像回到了一百年前的中国小镇。场景如此熟悉,却又有无法形容的陌生感。不光是在马六甲,在新加坡某些街角也是如此,它们熟悉亲切又遥远陌生。那种感觉,也曾经在墨尔本的唐人街涌起。和阿宝一起寻找小企鹅的那个晚上,饱受寒风冷雨折磨的我觉得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能拥有一碗中国式的热汤面。阿宝带我去了墨尔本的唐人街,也只有勤奋的华人才会在这个时间依旧营业。我用中文叫了一份“牛腩云吞面”,清秀的服务员小妹用粤语招呼,我只听个似懂非懂,她努力地说普通话却表达得磕磕绊绊。发现双方实在无法用中文交流,只好在英文的帮助下顺利沟通……

还有几天就是农历新年,我们有幸观赏到了马六甲华人舞狮表演。鸡场街已经挂满红灯笼,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在街口还布置了一条腾空的巨龙,到处是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也让西方游客欣喜不已。这样的情景,也许还会让不少西方游客增加对中国文化的向往。这里的“中国”是当地华人记忆里的中国,是一百年前的中国,是西方游客想象中的中国,也是我所以为的中国。似曾相识,却又好像隔着很远的距离。每一处海外华人的聚集区,都是熟悉又陌生的风景

当年郑和是否也指挥过这样一艘船?

船行马六甲河,两岸时时处处皆惊艳,一幅幅多民族在古城生活的画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