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口岸城市交通便利,它们很快发展成为各个区域的商业贸易中心,城市功能与传统城市大为不同。也因之使得口岸城市的内部空间围绕着商业贸易活动展开,而行政职能则退居其次,甚至成为城市空间中最不受重视的部分。在城市空间以工商业为主导的情况下,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逐渐发育,日益凸现。这一点以近代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表现得最为突出。
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上海首先因租界的设立,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而在各租界交界处,因人员往来频繁,则形成商业贸易发达的工商业区。太平天国时期及其后,租界接纳了大量的躲避战乱的华人,中心区域开始人满为患,有钱的外侨开始逃离市中心,向当时的城市西郊迁移,西郊高级住宅区初具规模。现在徐家汇附近以及静安区、长宁区那些风格各异的别墅,就是那时的遗存。
随着京沪铁路的通车,以及租界内部土地紧张,地价居高不下。上海老火车站附近的闸北区,因是新辟地区,地价低廉,并兼有水运之便,所以许多中外厂商在这里挟资办厂。如1904年商务印书馆迁往闸北宝山路,开辟东、西宝兴里。到了1909年,在新闸北面的久成缫丝厂已有工人600余名,协和缫丝厂也有800余名工人,颇具规模。大约在辛亥革命前后,闸北已有缫丝厂、布厂、印刷厂、制革厂、碾米厂、雪茄烟厂、矿质化炼厂、风琴制造厂、肥皂公司、面粉公司、火柴公司等多种工商企业,并且成立了能供给部分地区水电的闸北水电公司。闸北区便成了近代上海最重要的工业区。而在闸北工业区的外围,聚集了大批外地破产贫民,他们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生活水平低下,只能靠搭盖窝棚借以栖身,形成大片棚户区。(参见图9-5)
图9-5 上海棚户区分布示意图
事实上,这样的功能分区在近代开埠城市中非常普遍。如北方最大的城市天津,1860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以后,英、法、美三国援引上海等通商口岸的先例,胁迫清政府将天津城南沿海河的紫竹林地区辟为租界。以后德、日、俄、奥、意、比
(www.xing528.com)
图9-6 天津城市平面示意图
等六国也先后在海河南北两岸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租界。其中,紫竹林段的海河航道河宽水深,便于大型轮船进出与停泊,因此各国洋行和航运企业,争相在这一河段建造仓库和码头,奠定了近代天津港区的基本轮廓。
此外,通商口岸城市或因交通之便在铁路沿线与火车站附近,或因土地价格低廉在城市外围的乡镇形成新型的工业区,近代工业得以发展。如天津的河北新区,以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批准建设河北新火车站为契机,建设了新式的火车站、道路、工厂、学校和市政管理机构等,迅速发展成天津华界的政治、文化中心及现代工业区。
图9-7 1868年上海外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