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勾栏瓦舍营

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勾栏瓦舍营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自从北宋出现以勾栏或棚为中心的瓦市后,固定的、专供群众演出的戏场才正式在中国历史上登场。瓦子,或者称为瓦舍,或是瓦肆、瓦市。因为这种集市常以演戏的勾栏为中心,习惯上也就把以勾栏为中心的集市称为瓦子或瓦市。不过,随着早期到处流浪的街头艺人用栏栅或绳子圈围起一块空间作为表演场地,从此将演出场所固定下来之后,人们渐渐习惯用“勾栏”或“瓦子”指称有歌舞戏剧表演的娱乐场所。

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勾栏瓦舍营

古代民间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只有在春季社祭和冬季腊祭的时候举行。社祭是祭祀社神,也就是土地之神,以祈求丰年。腊祭,是酬谢鬼神,庆祝丰收。这时要举行酒会,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常常是“一国之人皆若狂”。但城市中有大量的消费性人口,因此除了上述举国皆庆的年节活动外,还有一些日常的娱乐活动,如齐国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事实上,这些活动在秦汉以后长期流行,甚至宫中举行这样的娱乐活动时还向民众开放。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

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播,许多寺院在迎佛赛会中用“角抵奇戏”来吸引群众。到了北魏时,洛阳各寺院在每年四月八日释迦诞辰常常举行“行像”赛会活动。这是一种用车载着佛像出寺巡视的活动,其中就有“角抵奇戏”的表演。如宗圣寺“妙伎杂乐,亚于刘腾。城东士女多来此寺观看也”。这里所说的刘腾是指刘腾创立的长秋寺。除了寺院有歌舞表演外,还因不少寺院建有园林,常常成为城市中居民游乐之处。北魏洛阳宝光寺就因为“园中有一海,号咸池……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征友命朋,来游此寺”。可见,这时,城市居民的娱乐活动主要围绕着寺院。

到了隋唐时期,这种娱乐活动的场所开始发生变化。虽然唐代长安居民仍然以寺院道观作为节日及休闲时的主要游乐场所,但大规模的娱乐活动已开始在宽阔的大街上举行了。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突厥来朝,召集四方“散乐”到东都洛阳表演,在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这次参加歌舞表演的有近三万人,并从此开创了隋唐时期每年正月皇帝在朝见国宾时都作大规模歌舞表演的先河。对城市发展尤为重要的是,以大街为舞台表演歌舞的风气,对唐代及其以后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很大的影响。

唐代时,长安天门街上常常有一些“广较胜负”的音乐曲艺比赛,而天门街就是长安皇城前的朱雀大街。段安节的《乐府杂录》“琵琶”条中就讲到:“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及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斗声乐。”这是长安东西两市的百姓,聚集在天门街上进行琵琶演奏比赛,作为祈雨活动的一部分。这种在大街上举行音乐会的情况在白行简的《李娃传》中也有描述,当时郑生作为西市的歌手,就是在天门街表演中一举夺冠。而同时进京上计的郑父也在观看这场演出,才使得父子相见。这也说明唐代长安天门街经常有各类娱乐表演活动。隋唐时期这种以城市街道作为娱乐活动表演场所的情况,正为宋代的瓦子做好了准备。

唐代以大众为对象的歌舞戏剧表演,或者设在坊内空地上,或者设在大街上,或者设在寺院门前,但有一个特征是共同的,那就是表演场地是临时布置的,没有专门的建筑。但自从北宋出现以勾栏或棚为中心的瓦市后,固定的、专供群众演出的戏场才正式在中国历史上登场。(www.xing528.com)

瓦子,或者称为瓦舍,或是瓦肆、瓦市。据《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曰:“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梦粱录》也在卷十九《瓦舍》中作了解释:“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出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可见,瓦子或瓦市,原是临时集市的意思。因为这种集市常以演戏的勾栏为中心,习惯上也就把以勾栏为中心的集市称为瓦子或瓦市。事实上,勾栏就是栏栅或栏杆的意思。我们前面曾讲到北宋东京的牛行、马行和果子行原设在没有拘栏的空地上,后来官府强制他们加以拘栏,并按占地多少来抽税,称为“拘栏牛马、果子行”,就是指此。再具体一些,就是简单围起来的临时集市。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理解东京当时最大的桑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而不仅仅是娱乐表演活动。不过,随着早期到处流浪的街头艺人用栏栅或绳子圈围起一块空间作为表演场地,从此将演出场所固定下来之后,人们渐渐习惯用“勾栏”或“瓦子”指称有歌舞戏剧表演的娱乐场所。

瓦子与勾栏的出现使得城市中居民的娱乐生活活跃起来,同时也促进了戏曲和各种伎艺表演的发展。据《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记载,北宋年间流行在京城中的各种伎艺,有小说、讲史、嘌唱、小唱、诸宫调、杂剧、杂班、傀儡戏、影戏、乔影戏和杂技等等。其中,讲史是源自唐代寺院的俗讲,主要是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嘌唱和小唱分别是以打鼓或执板作节奏的清唱形式。诸宫调比上述演唱形式要复杂得多,是一种集合众多“宫调”组成的各种“短套”,专门用来说唱长篇传奇、灵怪故事等,可以说是由小说和乐曲的结合发展而形成的表演形式。杂剧以唱、念、应对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内容往往引人发笑并且兼以劝诫为目的,杂班则是杂剧之后的散段。由此可见,戏曲表演形式到了北宋时期已相当丰富,并对元明清三代的戏曲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不过,瓦舍与勾栏的出现,并没有完全断绝城市流浪艺人的生路,直到南宋临安时,还有大量被称为“路歧人”的街头艺人存在,他们的演出场所还是“路歧”,也就是街市中或交通要道旁的空地。

宋代瓦子的出现以及城市民间艺人的活跃,使得过去沉闷的都市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城市景观也呈现出更为开放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