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的前身,是隋代的大兴城,所以唐长安的规划实为隋代所奠定的。
隋文帝于开皇二年(582年)命高颎、宇文恺等人在汉长安故城东南的龙首原建设新都,称为大兴城。大兴城分郭城和内城,内城又分宫城和皇城。这是一个先制订规划,再实行修建的都城。
我们引用一幅元代李好文绘制的唐代长安城市结构示意图。在这里,唐长安城的空间结构清晰可见:内城位于城市的中北部,北为宫城,南为皇城;外郭城从东、南、西三面环抱内城。整个城市严格取中轴对称格局,宫城、皇城均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而在宫城中轴线两侧分置宗庙和社稷坛。另外,城市道路采用非常规则的棋盘格式的经纬涂制干道网,并且利用干道纵横交错划分出规模相等的坊,作为居民居住用地。
这一城市结构为当代考古所证实。根据考古挖掘报告,隋唐长安城郭城呈长方形,东西宽9721米,南北长8651米,周围共长36. 7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内城处于郭城正北的中间,东西两市对称部署在城市的东西两侧。从文献资料中我们还得知,长安城不仅在城市平面布局上取中轴对称,而且在城市管理方面也以中轴线所在的朱雀大街为界,东为万年县所管,西为长安县统辖。
长安城的宫城设计,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其中部是太极宫,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所谓的外朝即是。太极宫东是东宫,为太子所居,西为掖庭,居住着宫女。太极宫的正殿为太极殿,殿前东廊有门下省,西廊是中书省,这些都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中央政府部门,而将中央政府部门集中置于宫城南部,长安开其先河。(www.xing528.com)
长安的宫城前设计了五座城门,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正中的承天门。承天门北对太极殿,南通皇城的朱雀门和郭城的明德门,形成了长安城中轴线上的三个节点。承天门前的横街宽三百步,约合411米,是长安城内最宽的大街,具有广场性质,俗称天街。每逢元旦、冬至和千秋节(皇帝寿辰),朝廷都要在承天门举行盛大的朝贺礼节,并在横街上按官品顺序集合排班。而颁布大赦和迎接朝贡的仪式也要在承天门举行。事实上,长安民间的许多重大活动也安排在这里,如白行简《李娃传》中记载的长安东西两市的挽歌大赛即在天街举行。承天门前横街及其相连的朱雀大街形成的宫廷广场对后世都城设计影响很大,如明清两代天安门广场即是秉承这一理念设计的。
承天门以南就是所谓的外朝,太极殿是每月朔望举行朝仪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中朝,而皇帝在两仪殿(位于太极殿后)处理日常政务,即所谓的内朝。此外,庆功、宴客的典礼也常在两仪殿上举行。
由于长安的宫城紧靠城市北部,故其北墙同时也是外郭北墙的一部分,共有三座门:太极宫的玄武、兴安二门,以及东宫的至德门。而皇帝的禁卫军就驻扎在玄武门外,因此才有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一举拿下禁军,夺得宫廷政变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