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方面。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其兴起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壮大第三产业的规模,而且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以及完善国民经济的结构。
1)带动产业关联
旅游产业关联性是指由于旅游产业自身的泛产业化、高依附度特征,与其上下游产业呈现出极强的广泛、复杂、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4]旅游产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旅游发展不仅与众多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密切联系,而且其发展也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关联带动作用,其发展涉及旅游、航空、商业、电信、金融、工业、保险、交通等领域的商业合作,整合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企业,直接、间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机械制造业、加工业等。2017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 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 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5]
如表7.1所示,具体从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与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以及旅游综合类相关产业的产业关联情况来分析。旅游产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旅游消费要求旅游业必须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和消耗物资,旅游业也因而成为许多其他行业产品的消费市场,从而刺激和促进这些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发展。
表7.1 旅游产业关联的相关产业
旅游产业发展会波及与旅游具有消费互补性的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间接波及。另外,旅游业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现有部门、行业的发展,而且对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综合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加深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或旅游业内不同行业相互延伸、渗透、重组、替代,逐步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产业链的动态发展过程。[6]
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发布以来,国家政策层面的明确信号为行业、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释放出巨大的活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生态、科技、城市、乡村发展的相互交叉,形成了大量的复合型旅游业态,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置业旅游等。这类复合型旅游业态本质上是以“旅游+”或“+旅游”的融合型旅游供给方式满足不同游客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以求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与第一产业融合会形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牧业旅游、森林旅游、渔业旅游等;与第二产业融合形成工业旅游、动漫旅游、购物旅游等;与第三产业融合形成旅游房地产、旅游影视基地、旅游演艺、体育旅游、养生旅游、游学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www.xing528.com)
表7.2 旅游产业融合的产品形态
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形成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发展,创造新增价值,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旅游产业融合所产生的效应是系统的、多方面的,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旅游整合了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功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四化”建设,推进了城乡统筹、增长稳定、结构优化、方式转变的均衡发展,进而协调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3)加速产业优化
产业优化的本质是主体不变,实现功能、素质、效益等从低到高的提升过程。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就是要实现旅游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与协调发展。
为了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经济结构,但经济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一些新兴产业;二是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经济结构也会随之改变。近几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如图7.4所示,从1952—2018年60多年来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不断提升,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目前我国一二三产业结构已经保持在“三二一”的结构顺序。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成为完善区域产业结构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增长点。
图7.4 1952—2018年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图
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关联性强,因此旅游业在改善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上发挥着很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使服务性产业参与社会生产的程度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轻工业、机械工业和修理业、金属加工业、石化工业的发展,可以有效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带动其产业化发展以及经济市场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