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阳在生生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周易》所描述的宇宙过程是生生,生生是由阴阳二气的运动完成的。不过,二者的作用并不相同。此不同可以表述为五个方面。其一,阳主阴助。这是说,在宇宙的变化过程中,阳处于主导地位,阴处于辅助地位。其二,阳生阴成。阳使万物出生,阴使万物最终形成。不过,这只是说阴阳在天地生生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而不是说阴阳是两个截然分开的阶段:一个是生,一个是成;生时只有阳,成时只有阴。照《周易》的观点,根本地说,阴和阳必须相遇、相交才能产生万物。这意味着即使在万物出生的一刹那,也是阴阳具备的,而不是独阳;同理,万物死亡的时候也不是独阴。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独阴或独阳的时候,自然界总是处于阴阳并存且相交之中,所以阳生阴成和天地交而万物生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其三,阳生阴杀。这是说,阳主导万物的生命过程,阴则使这一过程终止,使万物死亡。其四,阴阳循环,递相为主。这是就某一个周期而言的。比如四季的运行、一个植物的生命的完成等。春夏为阳气主导,秋冬为阴气主导。阴阳各有主导某个过程的阶段,各自的主宰阶段不得取消,不得缩短,更不得相反,否则世界就会陷入紊乱。其五,阳尊阴卑。《周易》的观点,在世界运动的实际过程当中,阴和阳并不是两个对等的力量。不存在一个阶段,阴和阳处于二五一十的平均状态。就四季的运行来看,阴阳的运行从来没对等的阶段。严格地说,只有春分、秋分的子亥之交的那一刻,二者才对等,其余的时间都是不对等的。唯其如此才有分明的四季、多彩的自然。如果强求阴阳总是对等,那么世界就停滞了,就没有生命了,《周易》也就不“周”也不“易”了。可见,“和”不是对等,而是在时间上各得其所,在份额上各得其宜,是一种比例配置和时间分布的和谐,这是就事实上说。就性质来说,阴和阳也不是对等的。如果说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那么,主导生的阳当然应该在整个宇宙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意味着在具体的阴阳对立之上,还有一种超然的阳的主导作用。当然,在这个层次上也还得有阴,否则就不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了。可是,在实际的层次,阴可以居于主导地位,而在这个超然的层次上永远是阳主导。因为只有这样,世界才能生生不息地开展下去。如果我们承认世界时刻处于生命的发生、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而不是相反,那么,把阳作为价值,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就这层意义而言,作为价值意义的阳,总是处于尊的地位,阴则总是处于卑的地位。这就是阳尊阴卑的深层含义所在。可以说,阳尊阴卑首先是一种自然观,然后才可以说是一种伦理观。
(2)“生生”的肇始与完成:乾元与坤元 《周易》是以《乾》《坤》二卦开始的,二卦的基本含义是阳、阴二气,从取象上又可分别为天、地,君、臣,夫、妇等。按照《说卦》对于八卦的解释,《乾》《坤》为父母卦,《震》《巽》为长男、长女卦,《坎》《离》为中男、中女卦,《艮》《兑》为少男、少女卦。从阴阳上说,《乾》《坤》为纯阳、纯阴卦,其他卦都是阴阳二气相交的产物。这就是说,在八卦中,《乾》《坤》具有基础性地位。同样,在六十四卦中,《乾》《坤》也具有基础性地位,一如阴阳在天地万物间的基础性地位。对于《乾》《坤》的基础性地位,《易传》有不同的说法。其一说《乾》《坤》是“易”的门径,这个“易”既是《周易》,也是自然界的变化过程。《易传》认为,天地的变化是从乾、坤开始的,阴阳相合而产生万物。万物或刚或柔,各有其体,由此体现天地的节数,表明天地变化的道理。《易传》又说,《乾》《坤》是易的深奥的府库。《乾》《坤》并列,易的过程也就确立于其中了;如果《乾》《坤》毁坏了,那就看不到易的过程了。这是说卦象,也是说自然。从自然来说,没有阴阳二气,也就没有万事万物的形成与变易。从卦象上说,天地阴阳的变化,都是由《乾》《坤》二卦变易过来的,如果没有了这两个卦,也就没有了阴阳对于自然的描述,也就没有易了。天地万物没有变易,那么作为阴阳的《乾》《坤》也就灭息了。
元乃是根本性,乾元和坤元都是赞叹乾和坤生成万物的根本性作用。关于《乾》《坤》在天地万物中的作用,《易传》提出《乾》主导万物的始生,《坤》主导万物的生成。这样说是因为在它看来《乾》是阳气,主导万物的始生;《坤》是阴气,主导万物的形成。又,《乾》是天,天生万物;《坤》是地,万物在地上形成。《乾》的特点是“易知”,阳气自然流行,万物随之而生。《坤》的特点是“简能”,顺从阳气,简省凝静,无所营为。天地运行的道理就是易简,任物自生。《易传》还提出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和“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的说法,进一步说明了乾始坤成的道理。《易传》说,乾元的伟大在于肇始万物,坤元的伟大在于使万物获得生命。乾元属于天,天是可见的有形的事物,健是它的德性。天属阳气,阳气浩大,万物都取资于阳气而得到生命;天行云施雨,万物得以顺遂地生长。《乾》的德性能够彰明天地万物之道,驾驭阳气,统御天体,使万物不失其时。在乾道变化的过程中,万物各自得到它们的性命应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得到它们的同一性,相互和谐。据孔颖达所说,万物初禀气为始,成形为生。万物取资于地,获得生命。《坤》的德性在于以阴柔和顺,广远厚重,顺承于天,承载万物;坤内敛、宏大,各类事物皆得亨通,所以,坤德也是无疆的。朱子进一步把天地和乾坤做了气与理的区分,指出天地是有形的形而下的事物,《乾》《坤》的刚健和柔顺是天地的性情,乾道、坤道乃是其中的道理。
关于乾坤运动的样态,《易传》提出了《乾》的运动是静而专、动而直,《坤》的运动是静而翕、动而辟的说法。所谓静专动直,是说阳气的性质具有普遍性,无所偏颇,所以它在静止的时候专一,在运动的时候使四季寒暑,无所差失,也因此,它能够“大生”,即壮大万物的生命。阴的性质是柔,主闭藏收敛。它静止的时候是翕,即关闭、收敛;运动起来时是辟,即开辟,所以它能够“广生”,即拓展万物的生命。(www.xing528.com)
关于阴阳的运动,朱子提出了定位、局定、流行、变易、博易等概念加以说明。定位、局定、对待等是说阴阳各有其固定的位置,是在时空上间断、分离的对立,如天地、上下四方、春夏秋冬以及《易传》所说的“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等。但是,这种“对立”在朱子那里不是隔绝不通,相反,二者在对立中又沟通、互变、“交易”、“博易”。朱子称此为“对待”。交易是阴与阳的相互交通,阴来交阳,阳来交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便是交易。对待格局中存在“互相博易”。朱子说,在《先天图》中,东边的阴和西边的阳对应。东边本来都是阳,西边本来都是阴。东边的阴是从西边的阳变来,西边的阳是从东边的阴变来。阴阳两仪生四象,这就是博易的过程。
流行是连续过程中的阴阳互变,又叫变易。阴阳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这就是流行。在筮法中又有老阳变为少阴,老阴变为少阳,这是占筮的体例,也是昼夜寒暑、屈伸往来之象。朱子称此为“错综”。朱子认为,程颐所说的易只涉及对待的流转,没有说到阴阳的错综交互。谈易,必须兼谈这两个方面。对待的是体,流行的是用。阴阳就其流行而言,只是一气;就其相互对待而言,则是二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