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川气导,河竭国亡:儒家生态文化

川气导,河竭国亡:儒家生态文化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分循环图“川,气之导也”出自《国语》,表现了古人对于河流的生态作用的认识。“川,气之导也”,把河流与自然的其他部分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观念。以“川,气之导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重视的则是河流的内在价值和神意价值。现在三川地区的地震,就是由于阳气被阴气抑制而形成的。山川是国家的依赖和主导、主宰。川塞、河竭造成财用匮乏,所以国家必然灭亡。“川竭国亡”是非常有道理的说法。

川气导,河竭国亡:儒家生态文化

现代科学认为,河流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首先,河流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水循环是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河流自身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河水、湖泊湿地中生存着种类繁多的植物动物,有不少是珍稀物种,如中国长江白鳍豚娃娃鱼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水在自然界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对于生物、生态圈来说,最具有意义的是自然界的水分循环。降雨、河水流动都是水循环的一部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水,根本上是靠水循环带来的。我们常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其实,即使有水,如果水都处于静止状态而不循环,也是不会有生命的。中国哲学的“通气”理论包括了水汽的蒸发和循环(见水分循环图)。

水分循环图

“川,气之导也”,把河流与自然的其他部分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观念。同时,这个命题又以阴阳观念为基础,说明了河流与自然的其他部分的联系、河流在自然中的作用,强调了河流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这些认识都是现代科学所不具有的。近代以来的科学理论把河流作为斗争索取的对象,重视的是河流的工具性价值。以“川,气之导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重视的则是河流的内在价值和神意价值。

黄河(www.xing528.com)

“川竭国亡”也出自《国语·周语》。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泾、渭、洛三川地区发生了地震。伯阳父说,天地之气的运行不能失去它们固有的秩序,阳气潜伏不能散发,阴气被抑制而不能蒸发,就会发生地震。现在三川地区的地震,就是由于阳气被阴气抑制而形成的。地震会导致川塞,水不能润土,百姓缺乏财用,这样国家怎能不灭亡?山川是国家的依赖和主导、主宰。在过去,伊、洛竭而夏朝灭亡,黄河竭而商朝灭亡。现在西周三川都因堵塞而枯竭了,西周恐怕也要灭亡了。果然,11年之后西周就灭亡了。伯阳父提出了这样一个逻辑思路:天地之气失序——地震——川塞(河竭)——财用匮乏——国亡。川塞、河竭造成财用匮乏,所以国家必然灭亡。“川竭国亡”是非常有道理的说法。国家的大河枯竭,国家就必然会灭亡。所以,川竭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值得时刻警惕的事情,不少典籍都提到这个问题。川竭国亡成为一种必然的认识之后,王室也经常把它作为前提以反对不合时宜的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