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地管理机构与政令:泽及草木的儒家生态文化

土地管理机构与政令:泽及草木的儒家生态文化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代十分重视对土地的生态性管理,《周礼》记载了大司徒、小司徒等许多土地管理官职,这些官职的职责有不少都具有生态意义。大司徒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地图和各地人口的数量,辅助君王安邦定国。大司徒还有设立各类土地官员、管理土地的职责。小司徒也是大司徒的下属,其职责主要是平均分配土地。《礼记·月令》还规定了不能妨碍农事的政令,如仲春之月不能举行“大事”以妨碍农事。反之,虐待土地,五谷就会歉收。

土地管理机构与政令:泽及草木的儒家生态文化

周代十分重视对土地的生态性管理,《周礼》记载了大司徒、小司徒等许多土地管理官职,这些官职的职责有不少都具有生态意义。

大司徒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地图和各地人口的数量,辅助君王安邦定国。大司徒应该广泛熟悉国家的幅员,分别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不同的地况,辨别国家的城市和乡野的数量,确立各地的疆域,为各地建立社稷。大司徒还要辨别各种地质条件下的物产,确定税赋。这叫“土会之法”。大司徒把全国的土地分为12种,辨别每一种土地所适宜的作物等,指导百姓耕种,这叫“土宜之法”。大司徒还有设立各类土地官员、管理土地的职责。这些官员除了前文所说的“遂人”“土均”之外,还有“土训”“均人”等。土训的属员有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掌握国内山川形势地图,各地物产情况,通告君王,使各地进贡当地特产。“均人”的职能和“土均”大致相同,都是平均土地的税赋。均人的属员有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等。

小司徒也是大司徒的下属,其职责主要是平均分配土地。小司徒熟知百姓和土地的数量,把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土地分给七口以上的人家,中等土地分给六口的人家,下等土地分给五口的人家。关于土地的使用方法,小司徒特别提到了井田制,即把一片土地分为井字形的九块,大约100亩为一个方块,一人耕种一块。沟、洫都是井田上的水利设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小司徒负责公平地征收税赋。小司徒的职责和土均、均人有所重合,这可能是由于《周礼》记载的是周代不同时期的官制的缘故。

唐玄宗耕籍田(www.xing528.com)

儒家文化中,土地并不是一块没有任何活力、不与其他环境因素发生联系的孤立之物。相反,儒家文化认为,自然界事物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土地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地本身是由气形成的,它又以气为媒介与环境的其他部分发生联系。土地是自然生命的一部分。19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拉夫洛克(James Lovelock)提出“盖娅设想”,认为地球是“一个活的生物,自行调控其环境,使其适合生命的生长”。我们认为,土地也是有生命力和自己的本性的。什么是土地之性?如何尽土地之性?荒原、森林是各种植物的生长地、昆虫鸟兽的栖息地,草原是牛羊畜类的生长地,沃野是粮食蔬菜的生长地等。一言以蔽之,大地之性就是生养万物;尽大地之性,就是充分发挥它的生养作用。过度砍伐、荒漠化、污染等造成动植物无法生长,甚至死亡,就是戕害土地之性,妨碍它发挥生养万物的功能。

儒家文化要求尊重土地的生命,发挥和实现土地的本性。《月令》要求遵循天地之气的运动从事活动,不能妨碍地气的运动。如关于孟春之月,《月令》上说,这一月天地之气亦即阴阳之气的运行是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二气相互交合,草木开始萌动发芽。君王发布农事政令,田官居住在国都东郊,迎接春气的到来;修饬田野疆界,整理田间水利设施,分别丘陵、湿地等不同土质,指导百姓种植。关于孟冬之月,《月令》上说,这一月是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之气不相交通,由此形成冬天。这个月的活动主要是聚积、收敛,修缮城郭,完善边境守备等。关于仲冬之月,《月令》强调这个月不能兴“土事”。因为阳气凝聚,潜藏于土地之中,如果大兴土木,阳气就会泄漏出来,造成蛰虫死,民疾疫死丧的后果。美国哲学家利奥波德提出了“健康的土地”“土地伦理”等概念。汉代董仲舒要求用道德的态度对待土地,他说:施恩及于土地,五谷就会丰收,大地就会长出嘉禾。反之,虐待土地,五谷就会歉收。《月令》和董仲舒对待土地的方法,是维持土地健康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