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是最早开始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儒家文化对于土地有十分深入细致的认识,把土地分为土、地、壤、田四个层次。
“土”在儒家典籍中有以下含义:泛指大地、国土疆域、土地的表层(与“壤”对应)、田地、与山石相对立的可以移动的泥土、土壤、各类植物生长的地方。关于后一种意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土”是大地吐出万物的地方,“土”字的“二”相当于土地之上和土地之中,“丨”相当于植物从土地中生长出来。此外,《易传》上说,百谷草木附着在土地上生长。郑玄也说,能吐生万物的叫作土。“土”还是五行中的一个元素:既指实体的土,又指归结为土类的那些物质、性质、运动等,这个意义的土具有超出物质实体的神秘的或神性的意义。
“地”在一般意义上就是土。《白虎通义》说“地”是“变易”,地能够适应节气而变化,孕育、滋养、成就万物。《释名》说,“地”是“底下”的意思,因为它总是处于下面承载万物。《礼统》上说地是施予者,根据季节的改变而化生万物。《说文解字》说地是“万物所陈列”的地方。这些说的都是土地的生长功能。地还有其他意义,如指与天对应的大地、国土疆域、没有加以人工培育尚不可耕种的原始土地。关于地的形成,《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元气初分的时候,轻清的阳气上升成为天,重浊的阴气下降成为地。这是汉代元气论哲学的特点。
“壤”也是土,是土的“瓤”,即构成土的东西。古人把“壤”看作“柔土”:柔和的、和缓的土壤。这就是说,壤地的特点是土质疏松,适合于种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指出,物自生的地方叫作土,人工耕种的叫作壤。显然,与土和地相比,壤特别指经过人工培育、适合耕种的土。
在古人的认识中,土具有可移动性,地则不然,这种认识影响到今天,地产叫作不动产。地也是不能改变的。山脉、河流都属于地上所有的事物。尤其是地与天合称“天地”,也就是“自然”本身,自然更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五行用的是土而不是地。《尚书》说“土爰稼穑”。《国语·郑语》说“先王以把土与金木水火相混合,以生成百物”。土直接与农业相关,土的肥瘠决定着收成的好坏。因为土具有可移动性,所以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五行中土克水,发挥的就是土的作用,这当然也是古人治水实践的总结。用土作元素比用地在认识上无疑更为深入。古希腊是一个航海经商的民族,所以,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元素,最初只是“水”,后来恩培多克勒才提出“土”,但古希腊哲学对于土的认识,不及中国哲学深入。《周易》八卦中“坤”为地,它所说的地是广义的,既包括土、壤、田,也指与“乾”对应的整个大地。
至迟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土地”连用,指整个的国土,包括其中的田地、山林、河川等林林总总的一切。土地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力量的标志,甚至就是国家自身。如果把代表政权的“江山”一词进行还原就会发现,它指的其实是一个国家的土地或国土的所有权。同样,如果把代表一个国家国土的“河山”一词还原也会发现,它指的其实就是国土,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土地的总和。当然,近代以后随着海洋的开辟,国土或者说土地的内涵也包括海洋国土。(www.xing528.com)
战国时期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又据《礼记》记载,如果听人问自己的国君的财富,那就以土地以及山川的物产回答。可见土地具有标志财富的意义。在周代,天子分封诸侯,叫作“授民授疆土”。孟子还说:“天子巡守诸侯,如果发现一个地方土地得到开辟,田野得到治理,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就要对这里的诸侯实行奖励,赏给他土地。反之,就要削去他的土地。”据《国语》记载,晋文公重耳接纳周襄王避难,周襄王要赐给他土地,他不要,却想要周襄王恩准他实行只有周王才能实行“隧”的葬礼仪式。这种葬礼仪式要开地通路。周襄王严君臣之防,拒绝了晋文公。晋文公最后还是领了赏给他的土地而还国。又据《国语》记载,还是这位晋文公,在流亡国外的时候,向田间百姓乞食。百姓捧给他了一块土。他十分愤怒,要鞭抽这位百姓。他的舅舅子犯说:“这是好兆头,上天赐给你土地,就是要给你政权。再有十二年,我们一定会获得这块土地的。”这些都显示了土地的重要性。
孟子虽然把土地列为国宝,但作为儒家,他更加重视人民。他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是土地、政权的代称。战国时期的情形总体上仍然是土地有余而百姓不足,他反对为了土地而发动战争。他把这叫作“率土地而食人肉”。他指出:“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这是率土地而食人民,罪不容死,善战者服上刑。”他赞颂周族的祖先太王宁愿把土地留给狄人而率领百姓迁徙到岐山,也不愿意为了获得土地而让老百姓上战场打仗。和孔子一样,他主张“怀远人而来之”。
对于土地,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重视的是它的生长功能。粮食和桑麻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材料都是从土地中生出的,所以儒家文化十分重视土地和农业。除了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外,儒家文化中还有天子籍田的制度,即每年开春,天子要亲自到自己的籍田上进行耕种,为群臣和百姓做出示范,以敦促他们务农,这叫作“亲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