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哲学中,境界哲学的探讨开始很早,“儒家的境界观是由《易经》的作者首先设计并开始构建的,中经孔子的充分发挥,再经《易传》的进一步论证、深化,其基本框架结构也就初步定型了”[9]。《易》确立了以天地人三才为基本内容的易学天人之学,挺立起人类法天立人的主体性,树立起以崇德广业、利用厚生为内容的内圣外王相贯通的人生应然。
在《易》中,境界哲学并不鲜见。《系辞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乾卦·彖传》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在《易传》看来,如果一个人效法天道、和顺道德,就能够成为君子;而圣人境界则是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胡自逢先生认为,《说卦传》中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既有工夫进路,又有境界意味。胡先生说:“穷理为入手工夫,下学之事也;尽性至命,上达之境也。”[10](www.xing528.com)
在《易》中,境界哲学集中表现在圣人上,圣人是法天道立人道的典范。《系辞上传》云:“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圣人明察天道、关心民瘼,以崇德广业、人文化成、利用厚生为人生应然。《乾卦·文言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在此处,所谓“大人”,就是达到圣人境界的人。他们是道德和智慧的完美体现,也在人生中充分体会到自由。《易》作者认为,君子当效法圣人,找到自身在宇宙中的适切定位,做到“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系辞上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