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用《无妄卦》来解释天理与人欲的区别:“无妄,震下乾上,动以天,安有妄乎?动以人,则有妄矣。”[130] 天道是真实无妄的,人类应该效法天道,遵循天理的要求。如果行事符合天理的要求,就是“动以天”,否则就是“动以人”。圣人能够时时处处循理而为,贤人则有造作的痕迹。他说:“无妄,震下乾上。圣人之动以天,贤人之动以人。”[131] 若是个体行事符合天理的要求,就不会有无妄之灾。
程颢认为,人们之所以不能循理而为,往往是因为被利欲诱惑。他说:“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则亡天理也。”[132] 人们之所以会被人欲控制,是因为他们丧失了道心。道心和人心是对立的,前者是天理的体现,后者是人欲的表现。他说:“‘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13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古文《尚书·大禹谟》,是孔门儒学历代相传的心法。这十六个字描绘了人心的危险、道心的微妙清明,要求道德主体专注成德践履,奉行中庸之道。程颢认为,人心代表了人欲,道心是天理的表现,“惟精惟一”和“允执厥中”则是处理理欲之辨的方法。要辨别理欲,就要了解人欲的确切含义。
程颢认为,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天理,不是人欲。原因是在禀气成形之后,个体难免会有衣食住行等需要。他说:“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识得真与妄尔。”[134] 如果人的欲望只是停留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层次上,就不违反天理。正如饥则欲食、寒则欲衣一类的需要,都是天理。他说:“饥食渴饮,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废天职。”[135](此条语录反映了二程子思想的相同之处,可以定为程颢语)如果在满足基本需要后,还有追求奢华的心思,就会超出天理的范围,变成人欲了。在程颢看来,要是因为私心作祟而影响别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就会违反天理的要求。(www.xing528.com)
值得一提的是,程颢对天理人欲的分辨,有其政治考量。在古代,君王的施政最有可能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因此,程颢提倡节制欲望,主观是为了约束以皇帝为代表的政治家,使其避免骄奢淫逸,懂得关心百姓疾苦,以求实现秩序重建。然而,在政治现实中,程颢“对人欲的过分压抑和对天理的过分高扬,则产生了不良后果”[1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