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特性

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特性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事物之理也是天理的表现。在程颐看来,天理具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特性。程颐以此为框架来说明理气关系,认为“理”是寂然不动的,而“气”却可以化生万物。在解释《系辞传》中的“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时,程颐认为,寂然不动的天理是生生不息的万事万物的本体。[124] 在此处,程颐更是明确了天理的寂然不动和气的感而遂通。正是由于天理的寂然不动和阴阳二气的交感,万物才得以产生、存续。

易学视野下的二程理学特性

天地万物呈现出“生生相续,变易而不穷”[113] 的态势。程颐认为,天理是万事万物生生不已的根据,他说:“通变不穷,事之理也。”[114]

天理既是天人万象背后的形上根据和价值根基,又可以展现为万事万物之理。天理具有事物之理、人伦之理和万理之源三个层次。

首先,天理是天人万象背后的根基根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至高主宰。程颐说:“近取诸身,百理皆具。”[115] 无论一草一木,还是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体,都以天理为终极根基根据。因为天理是万事万物的依据,所以“天地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理派生出来的”[116]

其次,天理是客观事物之理。从这一层面来看,天理“是指自然界具体物的所以然”[117]。程颐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118] 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乃是客观事物之理。客观事物之理也是天理的表现。(www.xing528.com)

最后,天理是人伦道德的价值根基。从这一层面来说,天理“是伦理道德准则和原理”[119]。程颐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120](此条语录的语气比较严肃,贴近程颐的语言风格,加之程颐重视谨守礼法,此条语录凸显了遵守礼法的重要性,因此,此条语录应该是程颐所说)父子之亲、君臣大义都是天理在人间的表现。他又说:“君尊臣卑,天下之常理也。”[121] 君臣之礼,既是人伦道德的内容,又是天理的固有内涵。他所说的定理和常理都是为了说明天理是伦理道德的价值根据。

在程颐看来,天理具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特性。虽然万事万物是生生不息的,可是,万物背后的天理本体却是“寂然不动”的。他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已言人分上事,若论道,则万理皆具,更不说感与未感。”[122]“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出自《系辞传》,原意是说义理的存在是自然而然、岿然不动的,却拥有无尽的功用;如果有人以至诚之心来占卜,就能获得感应。程颐以此为框架来说明理气关系,认为“理”是寂然不动的,而“气”却可以化生万物。他说:“‘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其寂然不动,小则事物之至,大则无时而不感。”[123] 正是由于天理的寂然不动,所以才能具有事事物物、时时处处的感应。在解释《系辞传》中的“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时,程颐认为,寂然不动的天理是生生不息的万事万物的本体。因此,他归纳说:“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124] 在此处,程颐更是明确了天理的寂然不动和气的感而遂通。正是由于天理的寂然不动和阴阳二气的交感,万物才得以产生、存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