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演者读谱背谱与表现研究成果

表演者读谱背谱与表现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有关音乐表演的表现方面,西肖尔的研究较早,他对“表现”下了这样的定义:“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存在于对规则的审美偏离中——这些规则来自纯粹的音调、绝对音高、韵衡的动力、节拍器时间及严格的节奏等等因素。”这是音乐表演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西肖尔最先发展了对表演的计时和动力特征进行细节记录的方法,形成了表演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托德的研究表明了这样一个主要观点,即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伴随着渐快渐慢的速度变化。

表演者读谱背谱与表现研究成果

在西方音乐会传统中有两种主要的技巧——读谱和背谱。斯洛波达(Sloboda)进行了有关艺术家读谱心理的研究[31],他在钢琴家正视谱演奏的过程中突然拿掉谱子,并让钢琴家继续演奏,结果发现专业熟练的钢琴家都有大概七个音的眼手记忆范围,也就是说,在乐谱被拿开的刹那,钢琴家并不会立刻停下来,脑海里已经记下了下面的一个小节。并且,越是有技巧的视谱者就越能把记忆跟音乐句法联系起来,甚至进一步扩大他们大脑中对乐谱记忆的范围。这说明对音乐结构的把握有利于增强音乐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读谱技巧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技能,而是一种把视觉与意识中想象到的声音,或者说内在听觉结合起来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同时,还有许多研究[32]都表明了记忆的能力其实是建立在对结构认识能力的基础上的,比如调性结构、风格结构,因此一个艺术家对于风格陌生的乐曲的记忆必然不如对于风格熟悉的乐曲的记忆那么强。

在有关音乐表演的表现方面,西肖尔(Carl E.Seashore,1866—1949)的研究较早,他对“表现”下了这样的定义:“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存在于对规则的审美偏离中——这些规则来自纯粹的音调、绝对音高、韵衡的动力、节拍器时间及严格的节奏等等因素。”[33]当然,西肖尔还指出这样的偏离正是创造美的方法,也是传达情感的方法。[34]那么“对规则的审美偏离”是不是有意违背乐谱的意思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在什么程度上遵循乐谱,又在什么程度上进行变化和处理才是合理的呢?这是音乐表演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国外学界对表现的核心观念有一种共识,即“表现包含着对乐谱给出的‘中性’信息进行偏离的系统模式”[35]。这正是“对规则的审美偏离”。在西方音乐表演传统中,浪漫主义时期以前的音乐更倾向于严格地遵循乐谱的标记,比如在速度、力度等方面,而之后的音乐表演更多自由的处理,特别是Rubato的大量使用。但是,这仅仅是相对而言,并不是绝对的。在音乐表演中,为了呈现出作品富有生命力而且具有表现力的情感特征,而不是像机器演奏一样枯燥乏味,艺术家必然要在文化语境中对乐谱进行某种程度的变化。(www.xing528.com)

近年来,西方出现了许多采用计算机模式进行细节分析、探究音乐表现性的心理原则的研究,这是对表演规律的一种科学实证研究。在西方音乐表演传统中,音乐的表现性作为一种音乐表达的特有方式,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可以说已经流传了上百年。现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规律得到了更加直观的呈现和揭示。西肖尔最先发展了对表演的计时和动力特征进行细节记录的方法,形成了表演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计时是对音乐结构进行把握的一种手段,对表演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一个演奏家对乐曲速度的控制不仅仅来自对乐曲物理时间长短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对心理时间(内在速度)的把握,这是一种内在的节奏感,能够反映出演奏家对音乐表现性的理解。要形成比较稳定的对于乐曲内在速度的把握,演奏家需要对作品有完整而清晰的概念,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包括对音乐的想象力。托德(Neil Todd)设计了一种计算机规则来研究音乐表演中的计时和动力。他选取了巴赫的《萨拉班德舞曲》大提琴组曲BWV1009的20个商业录音,研究目的是展现演奏家在计时和动力的表现方面的运动过程之动态,以及对计时和动力的表现方面的阐释观念。托德的研究表明了这样一个主要观点,即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伴随着渐快渐慢的速度变化。[36]此外,克拉克温莎(W.L.Windsor)和瑞普(Bruno H.Repp)等也有类似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