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换教育理念,突出智慧教育目标
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就在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智慧人格,要解决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必须首先从观念上转变,突出智慧教育的目标,这既是对学校教育的新诉求,也是对非智慧教育理念的反思,更是培养学生的智慧生存、生产、生活所必须突出的教育目标。
1.非智慧教育理念的转换
非智慧教育理念的转换,需要克服教育现实中的非智慧教育的消极影响,需要摆脱知识本位的极端化、功利化影响、学生主动性滥用的教育倾向,不断的强调理性在教育中的作用,但不是唯理性教育,唯知识教育,同时也强调非理性的情感、意识、兴趣等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智慧教育不是理性和感性的简单结合,而是在超越理性和感性的基础上的结合。因此,非智慧教育理念的转变要不断促进在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超越性的结合,促进智慧教育的实践。
非智慧教育理念向智慧教育的转变,需要从学生的智慧人格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方式选择性和价值兼容性、促使教育向培养个性张扬、高效灵活、勇于实践的学生目标出发,立足现实的智慧要求与条件,不断地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智慧性的参与、创造和享受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实现向智慧性、价值性、生活性的教育理念转变。
2.智慧教育目标的确立
智慧教育目标的确立,就是智慧教育的理念、目标显现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不断普及智慧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将智慧教育的理念根植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的思想理念中,让智慧教育目标真正的在教育中确立与实施,才能共同促进学生智慧的开发与养成。学校要从智慧教育理念出发,确立智慧教育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智慧人格来建立学校的开放化管理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教师要秉持智慧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实践智慧,培养学生智慧人格为主要目标,智慧的设计课堂教学,不可偏废学生的任何一个学习目标,营造智慧的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智慧形成。学生要坚持发展自身智慧的角度来学习,自觉在学习中发展自身的个性、人格和实践。家庭也是学生智慧成长的重要一环,家长要摆脱功利性的影响,为学生智慧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智慧教育目标的确立,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全方面的去实施和实践智慧教育,才能真正的在教育中实现智慧的生成。
(二)智慧教育主体建设
1.开发学生智慧需求
智慧教育的有效性不能从教师的角度来判定,而是要从学生智慧层面来衡量。而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智慧学生培养的首要条件,只有学生有提高自身智慧的意愿与动机,才谈的上智慧的教育。因此开发学生的智慧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培养学生智慧人格关键性一步。学生的智慧需求是推动和维持学生智慧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与方向,才能更有进取性、主动性、方向性和自觉性,去满足自身智慧成长的需要,不断持续的学习,增进智慧的发展,培养智慧的人格。
开发学生的智慧需要,激发他们不断对智慧的追求,促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和创造,实现自身智慧的个性成长。首先,要开发和培养学生对智慧目的的理解。通过将学习内容、书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了解学习对现实生活的功用,对自身智慧成长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知识、技能的缺乏,增强对智慧的期望和需要,进而从深层次的了解智慧学习的动机与目的,从而开发自身的智慧学习的基础需要。其次,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更高层次专业智慧的渴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和欣赏专业层次的知识技能,懂得专业层次知识相较基础知识的优越性和超前性,鼓励学生去追求、学习更加专业更高层次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开发学生专业层次的智慧需要。最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需要。要鼓励和捕捉学生的创新和奇思妙想,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教育使其这些想法能够得到宣泄,让其在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从而引导学生创造的激情,创造的需要,从而形成学生对创造性的需要。开发学生对基础、专业和创造的需要,从而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在教育中发掘、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和促使学生智慧的开发与养成。
2.培养教师教育智慧
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智慧型的教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培养教师的教育智慧对智慧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一位普通的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除却自身的领悟力、理解力和执行力,更需要后天的磨炼和培养,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应对各种教学冲突,让学生在智慧学习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达成提高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智慧人格的目标。
培养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智慧成长条件,也需要教师自主、主动的充实自身。首先,学校为教师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创造学习合作个性创新的校园氛围。智慧型的教师成长需要学校关爱教师生态,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利用有针对性地教研、讲座,提高教师的智慧水平,同时不断跟进教师智慧能力的调研、反馈和评价,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智慧能力;创建学习合作、个性创新的校园氛围,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同时尊重教师对问题的多样化处理,形成尊重教师个性化、创新化的智慧文化氛围,使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自身要有不断充实、更新智慧教育理论和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评价、改进以提高自身教育智慧。智慧型教师的培养需要教师主动接受智慧教育理论和方法,并不断在实施教学中利用有效的资源,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巧妙地处理教学中的活动和问题,准确把握教学进程,并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反思、评价和优化。
(三)开阔智慧教育视野,丰富智慧教育内容
1.理性智慧的培养
(1)系统科学知识的智慧学习
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是智慧形成的基础,没有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不可能形成智慧的。由知识转化为智慧,那就需要对系统科学知识进行智慧的学习。在知识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会“是什么”而且要探索“为什么”,学习需要学生不只是去继承,更重要的对其智慧的理解与运用。对系统科学知识的智慧学习,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在学习中不断的引发问题,促使学生不断的求知与学习。
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序的呈现科学知识,促使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将其作为新知识学习的增长点,促使原有知识结构的深化和突破。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遵守知识和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建立知识的逻辑联系,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其次,提供引导性材料,创设认知冲突。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提供相关的引导性材料,架起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桥梁,增加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也由引导性材料引发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适度的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认知冲突化解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引导性材料要充分使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引发的问题要适度,不可太难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气馁而厌学,也不可太容易否则造成学生自满心理而造成学习热情的降低。
(2)科学知识的智慧提升
科学知识的智慧提升,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智慧。促进学生将科学知识内化和智慧的提升,要注重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学习,进而创造性形成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系统科学知识的智慧学习,不单只是知识的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在传授科学知识时,教师要注重思维方法、思考方式的系统诠释,让学生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也懂得为什么,多引发学生的思考,尤其在解决问题中,鼓励和培养学生主动寻找最优方法、最佳途径的意识与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面对问题、难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简单直接的呈现知识与结论。另外在学习之外监督和培养学生形成思考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班会、小组活动等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提炼学习方法,分享和交流学习状态、反思和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和评价习惯。另一方面,系统科学知识的智慧提升,在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要实现科学知识智慧的提升,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真正的淡化学生的差别,尊重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在帮助学生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诊断学情,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反思,结合自身情况,通过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学习,不断地思考、探索和改进学习方法策略,创造性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利于自身智慧发展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3)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探究的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与情境中关注知识信息的深度加工、批判性的学习、反思,从而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应用。学生理性智慧的生成,需要通过批判性、创新性的对科学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度的加工、深度理解,主动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并有效的迁移和应用到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智慧的深度发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需要在校园生活和课堂学习中共同熏陶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迁移与应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以多样性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启动学生的自由天性,引导学生创新观察、质疑和想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给予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与舞台,使其可以自由展示自身创新性的或是不成熟的想法。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各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发的反思、评价自己是否对已学习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查缺补漏,多方位全方面的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为有效的迁移和应用奠定知识基础。(www.xing528.com)
2.价值智慧的培养
教育对学生的智慧的培养引导不只是知识部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价值的培养。智慧学生的形成需要学生有自身的价值智慧,这是智慧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教育要使学生发现自身智慧生存、生产和生活的价值,因此既要在教学中引导也要在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引导。
(1)教学中价值引导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价值的培养,要设置直接价值知识课程,也要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关涉到价值的培养。在价值知识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揭示价值,指导学生价值内容的学习,也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指导学生对富有价值内容的知识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客观的对社会、自然、他人与自己的生态价值观念,摒除社会功利性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时无论是在直接揭示价值还是在情境中的学习,都要给以学生自身的反思与反馈,反思价值内容与自身价值的差异,反思价值内容与自身行动选择的助益,反思价值内容与社会价值观念的优缺,使学生能真正认识、理解和排除社会不良价值的影响,将生态性价值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选择,从而在行动中坚持自身价值选择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价值知识课程是学生价值学习最基础的部分,而将价值教学引入到知识教学中是很容易被忽略却同样重要的。在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中将价值教学引入,将教学活动中加入价值的设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价值观念融入,是学生对价值的学习有更好的实例关切,将价值传授变成潜移默化的学习,对价值内容的直接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样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也能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也使知识的学习变得丰满,不再枯燥,提高了教学的智慧性,使价值不至于蔽于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推荐和引导学生多阅读具有各种价值教育意义的书籍,帮助拓开学生的价值世界,并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对其进行反思,通过读后感或是探讨等各种形式,对价值选择进行反思、评价和改进,从而发现生命价值、生活与生存的价值。
(2)学校生活中引导
从学生具体生活中引导,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关注自身价值行为,不受社会功利性或其他不良价值的影响,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只有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榜样,以自身行动感化学生,才能在教学中以理服人,以德感化学生,否则教师行为与所教理论相违背,反而会使价值学习变成只是为应付课程而进行的,而不能真正地使学生真正接受所学的知识,更不要说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行为,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规范自身价值行为,用自身的价值来影响和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价值选择。
从学生具体生活中引导,需要教师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等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具体生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角度的价值选择,并由自己、自己的生活推己及人,并推及到社会、自然等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生态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价值选择的形成。教师在校园生活中要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并对价值选择进行反思。学生的实践是价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信念实现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更加关心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或是部分学生出现价值选择问题时,要及时与其交流、谈心,帮助其正确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与困难中不断实现价值智慧反思、成长,促进智慧人格的形成。
(四)加强智慧教育实践,促进实践智慧的生成
智慧教育要面向生活,是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打好基础,也是学生能真正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的过程,同时还是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和学生智慧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做到教育面向生活,就需要实现教育环境和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法和模式的生活化。
1.教育内容和环境的实践化
教育内容实践化。首先,教材、课本要与实践联系,将社会中优良的价值观、行动方式方法等健康的内容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加大教材内容和社会实践、生活体验联系的部分,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更多地了解社会、适应、应对社会地不断变化发展,促进实践智慧的提升。其次,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联系。把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向学生呈现、介绍、分析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会遇到情境。同时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体验了解、分析、应对和处理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增加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促进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促使实践智慧的成长。
教育环境实践化。首先,要促使学校教育的开放化,逐步将社会生活中的健康的内容、活动、机制引入到学校。学校教育的开放化,体现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管理体制的各个方面。学校的管理者、教师都应该多接受社会的积极影响,将社会环境中的先进理念、思想带入到学校,引导学校的学风校风。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体制要与社会接轨,开放式的管理,给教师、学生更充分的特色和自由,促使学校教育不断地与社会接轨,开放性的将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引入学校。其次,大力推进学校教育融入社会,用教育中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去引导和改良社会,不断扩大教育对生活的影响和引领作用。将教育中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去引导和改良社会,一方面,教师所教的高尚的内容、价值和行为,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学生和社会价值观的不断纯洁。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自身所学知识的优越性与实用性,也更加乐于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为,从而影响身边的人,不断地促使社会的进步。
2.教育方法和模式实践化
教育方法和模式的实践化,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开展体验性和观察性教学。学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活生生的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有体验,有情感,有观察的人。教学中要把抽象的书本知识融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增加教学活动的情境性、体验性,以具体、直接、感性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体验的过程,将教师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联系起来。同时,增加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之外多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展览、开办竞赛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在活动中的参与性、观察性和体验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体验到智慧学习的乐趣。
教育方法和模式的实践化,需要不断促进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双方处于自由平等地位,相互尊重与体谅。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能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氛围中,在知识的学习中相互交流、沟通、回应和影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给予教师尊重与信赖,共同体验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之外,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平等的体验校园生活的。教师是学生体验的倾听者,指导者,为学生智慧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彰显个性,在与教师的交流与交往中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五)创设智慧的环境,促进智慧教育实施
1.创建启智的校园文化
学生的智慧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校氛围,校园文化会在逐渐熏陶中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创建启迪智慧的校园文化是学生智慧形成的必要保障。首先,学校教室、走廊、操场、食堂等要充分体现启迪智慧的设计理念。学校的物质文化传递着一定的育人理念,因此这些物质文化的设计要从培养学生智慧人格的角度来设计,使学生能在外在的景观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创建启智的校风,营造宽松人际关系环境。校风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内在的激励作用,可以使其在无形中得到引导和影响。启迪智慧的校风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共同参与、创造而不断形成的,因此宽松的人际环境氛围更有利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坚持启迪智慧的信念与价值追求,在校园生活中共同参与创造,不断形成智慧的教育。
2.营造学生智慧成长的管理机制
启迪学生终身受用的智慧,依靠零散的渗透和熏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管理、制度上来保证学生智慧的培养,激励学生智慧的开发与养成,形成智慧的人格。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设类型丰富的课程,使从课程设置上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智慧选择。只有在课程设置上为学生智慧化、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保障,才能够使学生在校本课程中促进自身智慧的不断发展,智慧的生成。其次,学校制度上为促进学生智慧的课程提供制度保障,实行多元化评价机制。学校管理、活动的组织要以学生智慧的形成为首要目标和关注点。尤其是学校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对学生实行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实践智慧等方面均衡的得到发展与评价。对教师评价要从教学、科研、德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评价,促使教师、学生在互动中智慧的共同发展与成长。评价的多元化才能保证,学生在智慧开发中多元性的发展,促使学生智慧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