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美育应该如何开展?笔者认为,美育与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不同。美育是全面的、立体的、综合性的教育,不是平面的、简单的教育。美育要以人格为基础,是无功利的,具有超越性。美育要求全面发展,并不是抓住一点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要根据下面几对关系分析美育的本质。
(一)坚持指向性与非功利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美育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要“寓美于心灵”(柏拉图),即美育要指向完美人格的塑造。“美在紧张的人身上恢复和谐,在松弛的人身上恢复能力,并以这样的方式,按照美的本性,把受到限制的状态再引回到绝对的状态,并使人成为一个在他自身上就是完整无缺的整体”,这正是美育的目的和指向性所在。美育指向人格养成,这是美育的本质功能、主体价值,是评价、设计、实施美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美育的人格养成指向是一种终极指向,不能急迫于眼前之功效,其带有极强的非功利性。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坚持指向性与非功利性的辩证统一。第一,以培养学生美好人格为目的开展美育教育,要以培养学生人格为目的进行美育活动设计。高校进行美育教育时容易忽略这一环节。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培养人格方面做得相对较少。第二,美育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欣赏和训练是美育教育的有效形式,绝对不是教育目的。通过开展美育教育,大学生要知道:我们并非生活在功利的社会中,有很多事情超越功利,这个世界充满诗情画意,人在这个世界上要知道“作为人而成为人”,人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者实现某个目的而存在的,而是为了真真正正地做人,人们要平衡个人与集体(人类、阶级或者民族)的关系,并从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寻找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要学会欣赏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诗意。
(二)坚持独立性与渗透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美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具有成熟、系统和与时俱进的理论系统,课程体系也是较独立的,美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文学艺术课程,对文学艺术课程进行精心设计有利于美育教育的开展。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无功利地审美能力。培育审美能力与美育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教学密不可分,但是想培养学生的人格则更需要实践,每个学科的知识,比如逻辑学或者数学等都能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视点。只有在所有教师和全部学科的协作下,美育才会做好,美育不是指某一个学科,而是多学科的统筹协作。高校要将美育贯穿到教育的过程中。美育对其他教育至关重要,美育能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美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人们高尚的人格,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除了教育和艺术离不开美育,个人、社会、自然都离不开美育。因此,我们必须将美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中。美国也推崇将美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
将美育渗透到教育中,要做到:第一,保持美育的独立性,表现美育的优势和特点,按照美育的规律进行实践,重视美育的主渠道;第二,以“大美育”的观念统领全局,将美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将美育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科研和后勤的各个角落,以美育提高教育成果,促进教育改革;第三,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前提,对学校的教学规划和要求、课程结构和体系、教学评估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美育与教育有机结合和融入。现象学很好地解释了美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即美育是不在场的教学,其他教育是在场的教学。以智育为例,智育属于在场教学,要为不在场的美育提供教学场所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体会每个学科中的美,比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以此加深对美育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由于过于强调智育,而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www.xing528.com)
(三)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美育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第一,教育者制定教育目的时要与社会的普适价值观相匹配,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向大学生宣传普适美,让大学生关注和热爱生活,启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大学生语言美和行为美。第二,只有学生积极接受美育,美育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有其所好,美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保持普适性的前提下,要强调个性化发展,注重个人的喜好,在不违反美育的自由、愉悦和个性化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特点进行美育。所以,智育、德育与美育不同,前二者更强调标准和共性,而后者更强调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尊重个体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在美育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这是尊重个体的体现。第一,审美对象是美育的必备因素,审美对象的特征是个性突出、色调多样。比如自然美,钟灵毓秀,不同事物的美与人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相关;比如社会美、人性美、环境美或者商品美都有着各自的现代性特点,五彩缤纷;比如艺术美,多种多样让人赏心悦目。第二,审美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化的,其个性化很突出。比如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充满了激情,具有巨大的潜质。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审美能力较强,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和成熟的审美心理。但是,因为知识结构对象单一、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大学生群体的审美心理并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重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时代潮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美育方法,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个性化发展;二是改变应试教育的方式,不能一味地强调学习效果,还要从个人角度出发,建立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坚持引导与体验的辩证统一关系
以美成人的美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共同作用、相互推进的过程。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知识体系已经构建,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所以,高校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自身人格,教会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美学观点来了解美、分析美和创造美。体验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要详细计划审美活动,让大学生经常参加审美活动来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养成正确的审美习惯。在审美活动中,要向大学生传授美学知识,通过审美教育讲座指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大学生艺术技能。在审美教育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欣赏和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这个过程就是让大学生了解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了解美,只有了解美,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了解美其实就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艺术中蕴含的美。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就是当学生了解艺术和自然之后,慢慢体会美和感悟美,是美在精神层面的体现。
同时,审美教学和审美活动要重视让学生感受美和体验美。美的经验无法计算,也不能写出来,只能通过体验,从而感受美的存在,进而升华到心灵。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不同,体验和感受也不同,美是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的,也无法用统一的公式算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只有深入自然,才能够真正地体验什么是美,人是大自然的孩子,只有与大自然亲近,才能体验出美,美是人的精神财富。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主要从事审美教育,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审美活动是游览美的世界,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和旅行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高校应该从中借鉴经验,重视审美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