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的挑战和任务

中国音乐教育的挑战和任务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领域,蔡元培、陶行知等先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认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若要蓬勃发展,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学质量是关键。建议将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调整为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和音乐学平行的音乐类二级学科,以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确立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理念和质量标准,并下设实践型和研究型方向。目前部分办学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综上所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府曾颁布了一系列音乐课程标准,反映了当时中国音乐教学法的研究水平。在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领域,蔡元培、陶行知等先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期间,中国一些音乐教育家先后推出了一批音乐教学法研究专著,这些著作结合中国音乐教育实际,介绍了国外音乐教学研究一些理论和教学方法,其贡献不可抹杀。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总体上偏重教学经验或信息的介绍,研究领域和视野还较为狭窄。近十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空前活跃,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若要得到健康发展,迈上新台阶,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上来认识音乐教育学科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这一学科的建设。[3]

音乐学科教育学不仅要研究音乐学科的教学理论问题,而且要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培养人的高度来讨论音乐学科教育问题,揭示音乐学科教学培养人的规律,分析音乐学科在培养人的整体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研究它与其他课程、学校中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等等。从音乐教学论提高到音乐学科教育学,又是一次飞跃。音乐教学论主要涉及音乐教育系统中教学方面的理论,而音乐学科教育学涉及音乐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领域,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今天的音乐学科教育学几乎成为普通学校(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的同义词,成为研究学校音乐学科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的一门学科。在当今音乐教育的学科研究系统中,教学论和教学法是两大支柱,前者为后者提供一般理论基础,后者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充实了前者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音乐学科教学理论的一次又一次飞跃。其中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决定了未来音乐教师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国家音乐文化艺术水准的提升。因此,积极借鉴西方音乐教育学科发展中的一切合理理念和有益经验,把建设科学完善的音乐教育学科体系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认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若要蓬勃发展,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专业教学质量是关键。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须重视音乐教育的学科设置。

重新审视与提升音乐教师教育的学科地位十分必要。在新修订的学科(“艺术学”由原属“文学”的“一级学科”上升为“门类学科”)目录中,将“教师教育”作为“音乐学”(“音乐舞蹈学”的二级学科)之下的专业方向,对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

据粗略统计,全国开设“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的高校约有450 所,其中开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有36 所,开设“音乐表演”专业的有186 所,而几乎全部院校都开设了“音乐学”专业,但实际上除了部分高校开设的是作为二级学科的理论性的“音乐学”外,绝大部分开设的“音乐学”其实是其中的教师教育方向。因此,在“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内,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方向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拥有数量最大的音乐在校生规模和最重要的音乐毕业生就业市场,其学科重要性与它作为二级学科下一个专业方向的地位已极不相称。

其次,教师教育专业与作为二级学科的理论性的“音乐学”专业差异明显,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较大的不同。在新一轮对各学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把适合于二级学科“音乐学”的质量标准套到教师教育方向上,实在是勉为其难,只能削足适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建议将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调整为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和音乐学平行的音乐类二级学科,以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确立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理念和质量标准,并下设实践型和研究型方向。

再次,须完善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体系。

鉴于“高考指挥棒”的力量依然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缓慢,9年制义务教育中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的质和量仍非刚性要求,中小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政策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彰显其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潜在作用。目前部分办学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

(1)教学观念滞后,课程老化,教学内容等还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亟须更新。

(2)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的院校在21世纪初大扩招中将该专业仓促上马,课程结构中仍以音乐表演课程为主,重“舞台”轻“讲台”的趋向明显,仿佛音乐教师教育就是水平较低的第二音乐表演专业。

最后,办学单位应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像营养师般精心提供、科学配置其知识养分:(www.xing528.com)

(1)科学确定课程体系中音乐类课程与非音乐类课程的比例。在音乐类课程中科学确定技能类课程与非技能类课程的比例,同时科学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2)充分利用学分制平台,建立起限选类的课程群,如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群、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群等供选修。虽然国内的教育体制中有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等专门学校,但这已经不是各按分工、计划分配的时代,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课程设置完全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和开放。

(3)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院系应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积极开设艺术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

(4)加强各类音乐教学法的科研并将成果及时转化为教材和课程,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是以教学能力的培养为首要目标,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

目前的研究成果已充分证明,相较于音乐对提高学生智力水平所具有的一些积极影响,音乐教育在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技能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功效,这些均是音乐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的原因。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实力,我们更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关注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并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注释】

[1]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24.

[2]杨文兴.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教学指导[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16.

[3]本文参考了邹建平相关研究成果,特此注明并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