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大胆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进步的社会思潮,多元文化教育格局逐渐形成。而且,中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更注重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致力于解决教育与经济的衔接问题,中国的教育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国际接轨,其不断深入的多元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壮大了全球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实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提出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21世纪已过去近二十年,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经济与网络时代,这给中国音乐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建构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我们所处的时代已大大不同于20世纪初那个接受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时代。在音乐观念方面,它意味着我们要接受来自哲学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的挑战;在教育观念上,它意味着我们要接受多元文化教育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挑战。是在原来的音乐教育体系上修修补补?或者在审美主义意识哲学的框架内加上装饰性的花边理解多元文化音乐?
班克斯教授提出了20 多条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指导原则。以下选取其中较重要的10 条引入中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1)民族和文化多样化应渗透到学校环境的每一个角落。想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学校的整体环境——不仅是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应当得到改良。此外,学校非正式或隐性课程的学习和它们显性课程的学习同等重要。[73]首先是课程内容和教学风格多样化的改良。在中国汉族地区,要包括汉族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内容;在民族杂居或合居地区,要保持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此外,要扩展汉族不同地域音乐文化与多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内容,包括与外来民族音乐的融合。再则,要加入世界五大洲主要区域的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学校建立的学习中心、图书馆和资料中心应当配备关于历史、文学、音乐、美术、民俗学、生活理念和不同民族与文化族群的各种艺术资源。此外,学生通过网络和网站可以搜集相关资料,上网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相关信息搜集方法。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如设计、展览、播放、演出传播多元文化的各种艺术,如果在学校组织的相关音乐活动中仅播放一个民族的音乐,这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精神和原则是相背离的。
(2)学校应当制定系统的、综合的、强制性的和可持续的教职工培训计划。为了营造文化多元的环境,学校应当对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的培训和再培训投入足够的关注。职员培训包括管理者、图书管理者、咨询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重要的管理者,比如校长,必须对学校的民族和文化差异做出示范(包括态度和决策)。教职工培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澄清和分析他们对自己及其他地区汉族及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感受、态度和理解;掌握并理解有关中国各民族族群的历史脉络和社会性特征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他们在有关民族和地区文化多样性的课程发展上的技能;提高他们设计、排选、评价和修订教学材料的能力。
(3)多元文化课程应不断为学生提供机会,使之形成更好的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知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自我认同。学生必须这样问自己:我是谁?我喜欢什么音乐?为什么?我的音乐文化身份是什么?②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应当帮助学生形成更高的自我概念。除了问自己是谁、应该是怎样的人之类的问题,学生还应积极地看待自己的认同感,尤其是文化和民族认同。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应当帮助学生对其原有的语言(方言)、音乐文化保持高度的重视。③更好地自我理解。学生应当明白,他们的音乐为什么是这样的,和别的民族和文化族群的音乐有什么不同,民族音乐和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味着什么。
(4)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和文化族群音乐经验的整体性。应当从多维度对民族音乐的经验和文化进行研究。课程应当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及族群重要的音乐历史经验、成果和基本的音乐文化模式,各个族群音乐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以及各个族群音乐经验、文化和个体的多样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对民族族群的传统音乐成就和经验形成更加综合和感性的理解。
(5)课程应当帮助学生甄别和理解经常发生的观念冲突和社会现实。在美国,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通常被认为是应该实现的理想,而且美国社会现实也被粉饰成已经实现了这种理想。美国的历史和公民教育课程被深深打上了这种错误的印记,用这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这种形式的公民教育,习惯反复灌输狭隘理解民族的态度,催生了对美国社会和文化本质的严重误解。因此,需要认清美国生活和历史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反思美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在中国,现代化的音乐价值观通常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应该实现的理想,而中国的音乐教育也被粉饰成已经实现了这种理想,中国的音乐教育课程被深深打上了实现西方现代音乐体制及音乐文化价值观就是成功的音乐教育这种给人错觉的印记,用这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教育。这种形式的国民音乐教育,习惯反复灌输西方音乐先进、非西方音乐落后的思想,或将非西方音乐排斥在外,由此催生了对中国及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及价值的严重误解。在学校中,对于中西音乐的先进与落后、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或民族音乐的高雅与通俗、学习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的复杂与简单、美声唱法与民族各种唱法的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经常有争论,教师要运用多元文化教育与音乐人类学的观念对其进行解释。(www.xing528.com)
(6)多元文化课程除了要建设和支撑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文化,也应当推广有助于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中国,要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认同文化和精神根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如高铁交通、航空、通信、经济以及国家在金融危机发生时采取的提升内需举措,使国内外各地区及民族的交往趋于频繁和扩大,音乐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不断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讲授有关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地区民族的音乐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对中华民族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历史与文化的更为公正的评价。
(7)多元文化课程应当帮助学生获得进行有效的个体间、民族间和文化族群间互动所必需的技能。学生应当获得一些技能和概念来克服阻碍成功交流的因素,包括甄别民族音乐和音乐文化的陈旧观念(特别是欧洲中心的音乐观念)、审视民族族群音乐的媒体处理、辨明当今的民族音乐和音乐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获得跨文化音乐交流的技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个体简便而有效地与他们自己的成员及其他民族和文化族群的成员进行交流。
(8)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应当是综合化的,对民族音乐和音乐文化族群有整体的描绘,应当是整体学校课程的有机部分。而且,还应当将文化、历史经验、社会现实、民族音乐和音乐文化族群音乐的生存状态包括进来,在设计和实施多元文化音乐课程时,采取多学科和跨学科的途径。如在多元文化课程中讲授的概念有可能是多学科的,可以用诸如社会科学、美术、音乐、文学、自然科学、物理、数学、通信等学科或领域的视角来审视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讲,从多学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单一学科只能让他们对民族问题产生局部的理解。当学生学习文化的概念时,如果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科学的视角,并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通信和饮食等方面来看待文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就可能获得一个全球的视野。其他课程领域,如自然科学和数学,同样可以被包括到民族文化的跨学科学习中。
(9)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应当帮助学生从民族音乐与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用多维度的观点来看待和解释音乐观念和相关冲突的事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从学生入学早期开始就应当通过向学生展现构成中国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的总体音乐世界观以及各种文化历史的音乐成就和经验,来矫正他们在音乐和音乐认知发展上的不平衡。例如,有的学生只习得一种文化的乐器——钢琴、小提琴或二胡、琵琶,就以某种文化的音乐为高级,其他文化的音乐为低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必须教授学生关注世界音乐文化的总体状况,包括五大洲即非洲、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的总体状况,同时关注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总体状况。学生应知晓这些音乐文化构成了世界及中国社会的音乐生活,并学会多方位、多视角地看待进入中国的各种音乐文化。
(10)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了解各种民族和文化族群的音乐并产生审美体验。多元文化音乐课程也要帮助学生将民族族群的音乐语言和音乐能力作为交流的工具,形成双重或多重音乐语言能力。“民族音乐、美术、建筑和舞蹈——不论是过去的还是当前的——为人们的文化参与和对民族族群情感的理解提供了途径。这种音乐和美术的表达公式是受到民族及族群哪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表达方式揭示了族群的什么特征?通过关注这些问题,艺术和人文成为学习民族族群经验的绝佳工具。”[74]
中国音乐界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向教育界、哲学界、社会学界、文化学界学习并与之共进,还要向多元文化的音乐世界学习,为建构未来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