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及其影响

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的影响下,中国的音乐教育在观念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07年后,清政府将音乐课列入教育法律法规,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民国初期,在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的影响下,“美育”被正式列入学校音乐教育方针,成为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③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及其影响

在不同时期、环境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办学观念也各不相同。清末民初,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碰撞下,清政府对学校教育的实施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堂乐歌开启了学校音乐教育中学习西方音乐的先河[24],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新的作品形式、创作思维及技法相继出现,美学观念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人们称之为“新音乐”,新音乐为后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25]

当时在“中学为体”,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学理念的学校虽未开设音乐课,但这类学校肯定了音乐课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承认了音乐教育对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作用。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许多学校也陆续开设了唱歌课。

在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的影响下,中国的音乐教育在观念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小学阶段,大概是专以养身体为主,而开智次之”;“儿童好歌,当编古今仁智之事,令为歌诗,俾其习与性成”;中学阶段,“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大学更重德性,每日皆有歌诗说教,以辅翼其德,涵养其性,而所重则尤在智慧也”。[26]康有为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需要对学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构建性的设想,这些设想的提出比政府颁布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细则还要早十几年,康有为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最早倡导者。

1907年后,清政府将音乐课列入教育法律法规,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之后,学校音乐教育获得重视,音乐教育中“德育”的实施成为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在政府倡导下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民国初期,在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的影响下,“美育”被正式列入学校音乐教育方针,成为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蔡元培提出: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27]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③

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28]

由此,建立了“德、智、体、美”的教育指导思想。(www.xing528.com)

蔡元培先生曾在德国留学,对于西方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见解。他认为:

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29]

他提出了“以美育带宗教”的思想。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及文化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教学宗旨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从那以后,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重视,为之后学校音乐教育的完善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在一切为抗战服务的宗旨下,国民党统治区和革命根据地的音乐文化活动热烈开展起来,学校音乐教育再一次得到繁荣和发展。这一时期,还有一位教育家穷尽毕生精力改革着传统教育理念,他就是陶行知。陶行知曾师从西方进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及人生思想都起到启迪作用,对创建“学习型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陶行知曾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晓庄学校”、第一个学习型社团“山海工学团”,他创办的“育才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激发人的艺术潜能培养艺术精英为目的的学校。与一些倡导教育改革的教育家相比,他对教育改革的见解更为独特。

陶行知曾提出“大众音乐教育”理念,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音乐教育应该从大众的情感需要出发,教学方式、教学设备、教学内容都应该适应大众需求。他认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音乐与群众的结合,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广大群众所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而民族艺术来源于大众也最能体现大众需求,因此,陶行知先生在其教学内容及所编写的教材中也体现了对民族性的重视。在当时而言,在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下,陶行知先生还能从大众立场出发,坚持民族化的音乐教育是十分可贵的,即使放在今天,音乐教育的民族化问题也仍然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陶行知独创性地提出了“艺友制”和“小先生制”的教育方式。“艺友制”指用朋友之道教人学艺术或技艺,他认为凡有一艺之长者均可做老师招收艺友;“小先生制”指大人学会后教给小孩,小孩学会后教给小小孩,“即知即传人”,这种方式在当时革命根据地师资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对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陶行知所倡导的“小先生制”“艺友制”等教育教学方式受到了国际教育界的推崇。

在教学目标上,陶行知认为音乐教育中美育与德育之间并不是割裂的,“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30]。在音乐教学中,陶行知十分注重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和抗战教育,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向人民大众宣传爱国思想,弘扬民族斗志。陶行知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形式是结合当时中国国情探索出来的新道路,在中国教育甚至世界教育史上都属创举,为当时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端于19世纪末的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是在西方音乐教育的影响下展开的,在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领域,蔡元培、陶行知等先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1]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府曾颁布了一系列音乐课程标准[32],反映了当时中国音乐教学的研究水平。在此期间,中国一些音乐教育家先后推出一批音乐教学法研究专著,这些著作结合中国音乐教育实际,介绍了一些国外音乐教学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其贡献不可抹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