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一直是弱势群体,自古以来不允许女性和男性一样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尤其是在中世纪那个被称为黑暗的“男性时代”,至高无上的神权信仰使妇女一直在婚姻和家庭中扮演不重要的角色。文艺复兴是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男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弱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海上贸易迅速繁荣,各类工业崛起、发展,在大大增强国家实力的背后是对“轻装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流行病和战争的爆发也在大大削减西欧的人口数量。综合这些原因,父亲和丈夫等男性的外出或死亡,使妇女开始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成为社会性劳动的成员:女性要替代男人们管理财产甚至投资,她们逐渐在家庭中掌握大权,越来越多不同阶层的妇女参与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在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这样,职能方式的由内转外使女人们对教育的渴求越来越高,女性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而人文主义思想的蓬勃发展,使社会舆论也开始重视妇女教育。于是,把女性从长期的封闭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不仅男子受教育更加普及,处于社会边缘的女子教育在这时也得到了重视。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女子教育形式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家庭教育;第二类是女修道院教育;第三类就是职业教育。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种最古老的传统,不论是贫民还是王室、贵族,母亲从来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也是一种不分贫富的教育形式。然而在每个人受教育的内容上,会因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家庭教育中,基于社会地位的不同,每个人在受教育的内容上会有较大的区别。例如,在贫穷的家庭里,女儿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跟着母亲学习家务技能和与农业相关的知识,这是为婚后做一名合格的妻子和母亲做准备;而在富裕又有地位的家庭里,家务等杂事由众多的仆人完成,虽然女主人还是要参与其中,但会有更多的时间教养、引导孩子,所以她们接受的教育内容就以道德教育、国语教育和礼仪教育为主。不过有资料显示,母亲在家庭中只能充当照顾、引导子女的角色,并不能正式教育孩子。如萨多莱托认为:女人在家庭中对儿童的影响不是非常好,因为女人性情软弱,容易溺爱放纵孩子,容易自满。母亲对孩子的养护责任到5 岁为止,5 岁以后的孩子由父亲担负起全部的教育责任。[5]
在家庭教育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贵族的家庭教育,贵族妇女因其将来所具有的社会地位而接受教育。
这一时期在上层阶级中,对于妇女所进行的教育和对于男人所进行的教育基本上是相同的,甚至出现了男女合校式教育的范例。[6]
她们和父亲、兄弟、丈夫一样管理财产,阅读宗教和世俗文学,参加宫廷娱乐,从事法律事务,监管她们的孩子及其他家庭孩子的教育。
贵族家庭的孩子从7 岁开始就出现分化,男女分别教育:男孩子大多会选择进入正式的学校或去别人家中学习,很少会留在自己家中接受教育;女孩子则还是以留在家中为主,或者去别人家里学习知识,很少有像男性一样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贵族的家庭教育更像一个社会的缩影,因为这里汇聚了来自不同家族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上层家庭会聘请优秀的教师来教育孩子,在教育质量上有很大的保障。女孩子虽然没有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但家庭教育给她们提供了一个接受类似于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这类家庭教育中,还有女性与男性一起学习的情况,这种方式对女性今后的生活有很好的影响。在历史记载中,女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主持者之一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毛德·帕尔的女儿凯瑟琳·帕尔因她的博学而被亨利八世注意到,并因此成为王后;贵族夫人玛格丽特家庭教育的成员囊括了公主、淑女和优秀男士,也培养出多位贵族,其中包括爱德华四世的三个女儿、公爵爱德华和其兄弟亨利等。王室和宫廷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教育场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更全面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仪、舞蹈、音乐、语法、历史、古典语等。在这类教育中,布列塔尼的“安王后”宫廷教育很受关注,其中就有许多女性学习者,安王后为这些女性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她们接受了充满美和智慧的训练。布兰特曾给她很高的评价,称她是“真正的文艺复兴之光”。
2.女修道院教育(www.xing528.com)
从中世纪起,女修道院就为女性教育提供了场所。一开始,只有贵族的女性可以进入这里学习,而平民女性只能作为贵族女性的仆人去服务。但是从文艺复兴开始,富有的大家族也把女儿送去修道院学习,这大大扩大了女性受教育的范围。在初期,女修道院可以说是家族女性成员的聚集地,通常家族里的一个女儿被送去学习后家族中的其他女性也会陆续地被送去学习,这样可以使家族的联系更广泛,更多的中上层也可以参与到教育中。比如有很长良好家族史的商人、面包师、金匠等的女儿后来陆续都被女修道院接纳。女修道院并没有标准化的课程设置,这是女孩子们进入学校时的年龄、入学时间和学习年限的不同所致。主要的教育内容有道德训练、文学和缝纫等。女修道院的学生有固定的年假,学习的时长也是自由的,教育的内容以宗教为主,同时要学习读写等。修女们每天祈祷和唱赞美诗的时间最长,一天之中的时间都被安排得十分紧凑,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不少优秀的女性。例如被称为“古代以后欧洲第一位剧作家”的甘德谢姆修女院院长赫罗斯威塔,她的作品有《达尔西提乌》《帕纳提乌》等;修女比阿特丽斯德萨拉的《美德之爱》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成功的一部戏剧,这部戏剧被认为拥有“薄伽丘的内容、彼德拉克的语言和但丁的形式”,被誉为当时最优秀的戏剧之一。
3.女性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从中世纪就开始逐渐兴起的,城市工匠的女儿们会通过当学徒来学习技术和一些普通知识,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教育的重要部分。学徒制是从中世纪就开始沿袭下来的一种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保证了西欧城市工商业中手工业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助产士的教育有很明显的行会特征,受社会和地方官员的管理,通过考试的方式确认助产士的专业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助产士的技术水平和培养质量。学徒制是助产士训练最普遍的方式,学徒期限有1~7年不等,有的助产士只限于家族内部的亲属传承。[7]助产士的学习形式有“做中学”和“读中学”,不过由于受到一些原因的限制,当时最受推崇的方式还是“做中学”,由学徒辅助完成任务并且从中积累经验直至能独立操作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助产士,其他的行会教育也为女性提供了一定的技能教育,例如丝织业、毛纺织业的行会教育。其中丝织业也可以说就是女性的职业,有史料记载,在佛罗伦萨甚至有丝织女师傅和女工自己组织过行会,其中的工作者都是女性。[8]还有一些贵族女性也自己开办了有寄宿性质的女子学校。
不仅如此,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一些法令,明确规定女性受教育的权益。例如在1405年,英王亨利四世颁布了有关女性受教育的法令,法令规定:任何男女,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均有自由将其子女送到王国境内的任何学校学习。
并且,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其他国家出现了少数吸纳女孩子入学的世俗初等学校。例如,1292年,巴黎的一名女教师开办了一所接收女孩的初级学校,至1380年,已有21 位女教师向所在学校的校长登记。[9]
文艺复兴时期中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高,而中产阶级一直把贵族当作学习的榜样,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像贵族一样更有涵养,于是他们纷纷把女孩子送到学校或女修道院中接受教育,女性受教育的范围由此得以扩大,而家庭教育和女修道院教育都涉及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教育经历了这样的转变:
首先,变化出现在上层阶级中。在文艺复兴之前,贵族家的女儿只能送入女修道院学习,但是自文艺复兴起,上层阶级的女性有了和男性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选择变得更加多样。
其次,体现在女修道院教育的变化上。文艺复兴之前的女修道院只接收贵族女性,平民阶层的女性只能作为仆人的角色进去服侍贵族,而不能同时在修道院中学习。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富有的中产阶级家的女儿也被允许进入女修道院学习,这时的女修道院在生源上变得更加包容。
最后,就是平民阶层的女性教育。平民阶层的女性没有优渥的出身,她们无法像上层阶级那样接受良好的教育(虽然也能在基督教教义学校接受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但是无法和上层阶级相比),平民阶层的女性大多接受技能教育,这包括了维持家庭生活的技能以及家庭事业的技能。因为文艺复兴带来的是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不少妇女成为家庭作坊的主要劳动力,因此,熟练地掌握手工技巧成为平民阶层女性教育的首要目的。
妇女教育不仅直接反映了社会主导阶层的妇女观,也包含了妇女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等信息,大量优秀的宗教戏剧和音乐诗歌也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女性的心声与呐喊。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教育一开始很艰难,但是它为后世的女性解放、女权主义者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男女接受同样教育的举措在萌芽中,虽然面向女孩开办的世俗初等学校的数量极其稀少,还没有被大幅度推广,而且政府颁布的有关女性教育的法令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实施,但是这些都真实地促进了当时女性教育的发展,为欧洲女性在宗教偏见的牢笼上开了一扇窗,为宗教改革之后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