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涌过去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加速度,大涌已旧貌换新颜。外来人员不断进入大涌的企业,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形成了鱼水般的和谐关系。
在外来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四川、湖南和江西。大涌客家人也数量不少,尤以来自五华县的为最,甚至有一条村子的人都来这里做红木。
大涌红木生意好做,各地的人都前来创业,想有所作为。有些年纪很轻就到大涌打拼的,现在已开辟了一片天地。
从大涌牌坊进去,便是红木一条街。街内有许多红木名企展厅,也有不少小吃店。小吃店的店主都是外地人,口音各异。售卖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客家腌面、湖北炸酱面的摊档都有,好比面馆一条街。店主来自的地方不同,脾性也不尽一样。有些较急躁,有些稍和气。有些是要先收饭钱的,譬如木桶饭,大概是怕人多,忙起来忘了收钱。还有些送外卖的。门市销售人员多,尤其是大公司,专做他们的生意就很可观。前提是饭菜好、分量足,这样就不愁没有回头客。
◎大涌的小吃店店主多是外地人,操着不同的口音,出售兰州拉面、客家腌面以及粥品云吞等粤式早点
到了菜市场,档主不少也是外地人,但他们成天生活在这里,这里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逢年过节才能回老家一趟,要么把小孩接来大涌,要么把孩子放在老家给老一辈的人带。他们将自己的年华和汗水都奉献给了大涌这座小镇。
在厂房宿舍或本地小区的出租屋里,时常见到大批年轻的外来工,闪动着不灭的青春、梦想与追求。工厂里男工多,门市里女孩多,他们多是90后,几乎是他们的天下了。与80后不同的是,他们更加追求内心的平衡,对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下班后有自己的业余生活,看电影、唱歌或者进修,提升自我能力。
◎一些从外地来大涌打工的人会把老一辈接过来,方便照看孙儿孙女,自己可以全心打拼
◎在下午的闲暇时光里,两三妇女喜欢坐在村口巷口聊聊家常,无论外地人或本地人,同样聊得舒心开怀(www.xing528.com)
◎一些小吃店老板把自家腌制的腊肉悬挂起来,放于巷口
在名企东成红木,就有会计成为总经理助理,销售员上升为店长,普通木工变成省劳动模范的……这些励志故事很多,故事中的主角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平台,创造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年纪和性别之分,一切唯才是举。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来大涌,即使是毫无经验的设计师,在红木家具文化的浸染之下,也慢慢变得稳重,设计出美轮美负的红木精品。红木人都有一个共识:红木是需要养的,人也需要红木来养。
在大涌的大街小巷,有不少商场超市、修车铺、小吃店,也有理发店等服务行业。店铺都开在不起眼的角落。
前些年,员工上班大多开着电动车,后来换上摩托车,再后来是小车。现在去大涌,倘若去大一些的门市买家具,连停车位都难找。一到上班高峰期,这里更是车水马龙。
在这里工作生活,本地人会讲大涌话,但当他们发觉来人是讲普通话的,都会马上改用普通话交谈,一点儿也不排外。
大涌有许多社区,社区居民相处颇为融洽。南文社区经常搞活动,一到重要节日,特别是传统的重阳节,都会组织企业社团为村里的老人募捐,让他们安享晚年。同时募资兴修和完善孤寡老人的屋子、福利院和养老院,让老人们过得幸福舒心。摆答谢宴时,会摆上七八十桌,非常壮观。上了年纪的老人还饶有兴致地上台演唱粤剧,如痴如醉。
◎大街小巷里,屋顶瓦片上多长出红艳的花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