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特色美食帽儿头与万年场饭馆的故事

成都特色美食帽儿头与万年场饭馆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一个“帽儿头”要抵两平碗的容量,因此,吃完一份“帽儿头”,还是需要一点好胃口的。如今上了点年纪的“老成都”大凡都有食用“帽儿头”的经历。不过,在“帽儿头”上浇一碗麻辣抄手儿,这倒应该是与成都“帽儿头”不一样的“自贡特色”了。食客如果要吃五两、三两或二两“帽儿头”,堂倌便分别用大、中、小碗盛之。作为四川饭馆常见的米饭饮食,“帽儿头”并非成都万年场多宝寺所特产独有。

在采访曾元发等万年场的老居民的座谈会上,当我问到“万年场有啥子特色食品”时,大家都认为:“多宝寺幺店子的‘帽儿头’应该算是一个。”曾元发还紧接着补了一句:“‘帽儿头’白米干饭,下回锅肉,啧啧!巴适得很哦!”话语间透出的那份满足与享受,让我都仿佛嗅到了白米饭的清甜与回锅肉的浓香。

保和公社长期以来一直驻在万年场附近的多宝寺地域。但凡公社所在之地,自然成为其管辖范围内的政治、生产和经济中心,多宝寺亦如此。一条短短不过三十余米的小街,却开有理发店、香烟铺、小饭馆、食品店和茶铺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居民和周边农民的基本日常生活需求,他们在这里办事、吃饭、购物、消遣和歇脚,形成了俗称“幺店子”的乡场生活服务圈。人来客往,歇脚进餐,经济实惠的“帽儿头”便是这多宝寺“幺店子”最有名的“特产”了。在曾元发的记忆里,这家卖“帽儿头”的饭馆场地不大且十分简陋,就在距街口十余米处。“帽儿头”干饭加回锅肉的“标配”,使其成为来多宝寺“幺店子”办事、购物和消遣的人们常常光顾之处,生意颇好,盛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所谓“帽儿头”,乃是四川饭馆里的专用名词。实际就是一大碗盛得垒尖尖的白米干饭,以形似又高又圆的草帽顶而得名。大约一个“帽儿头”要抵两平碗的容量,因此,吃完一份“帽儿头”,还是需要一点好胃口的。李劼人先生在其小说《大波》里就曾如此描述:“队长请我们到饭馆子里,每人消缴他三个帽儿头,外搭咸菜二碟,那才安逸哩!”“边防新防官代理管带吴凤梧在龙泉驿一家专门招揽推车挑担人们去打尖的豆花饭铺,吃了一个半帽儿头、一碗豆花、两碟咸菜,虽然不见油荤,总算吃饱了。”

从清末民初直到20世纪80年代那漫长的时期里,“帽儿头”可谓川西坝子城乡饭馆的“主打”米饭。如今上了点年纪的“老成都”大凡都有食用“帽儿头”的经历。用天府之国出产的白米蒸煮的“帽儿头”,对于人的肠胃似乎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就连吃惯洋面包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也对此“情有独钟”。20世纪40年代,他在成都和乐山为创立“中国工合”而忙碌奔波时,哪怕穿草鞋,背夹背(背篼),喝凉水,生活艰辛,可有一碗“帽儿头”吃,再佐以油辣子辣呼辣呼的活水豆花,就觉得“安逸得很啰!”以至于数十年后,这位耄耋老人来四川旅行,每当开饭时仍不忘用四川话高喊一声:“来碗‘帽儿头’啊!”

“帽儿头”不单是川西坝子的特色米饭,在川南盐都自贡也大行其道。食客黄丹生动地讲述了故乡自贡“帽儿头”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那种装在一种形状像帽子的容器里蒸出的硬硬的米饭,将蒸熟的米饭翻扣在一个大碗里,再在上面浇上一碗连汤带水的麻辣抄手儿,上面还撒上了香葱末,抄手儿间露出嫰绿的豌豆尖,真是色香味俱佳,吃到嘴里香喷喷,热腾腾。”不过,在“帽儿头”上浇一碗麻辣抄手儿,这倒应该是与成都“帽儿头”不一样的“自贡特色”了。(www.xing528.com)

无独有偶,成都作家郑光福先生亦曾在《香喷喷的“帽儿头饭”》一文中,详细地描述过昔时流行川内的“帽儿头”饭制作的过程。“帽儿头”虽算不上特色大餐,但其制作仍很讲究,首先得选择温江、郫县等川西平坝县份出产的精米,用冷水冲淘后,倒进锅里煮至七八成熟时便滤起来。产生的头道米汤用瓦罐盛装,留作食客进餐时饮用;然后舀冷水冲淘,形成清淡的二道米汤,再置于蒸笼下,用作煮制萝卜、大白菜和莲花白等菜汤。用冷水冲二道米汤,是为了使饭粒变硬。蒸笼上汽后,上面的白米干饭和下面的菜汤同时都熟了,此时饭店老板便可站在门前扯起喉咙大声叫卖:“‘帽儿头’饭好啰!‘帽儿头’饭好啰!”

对“帽儿头”颇有怀旧之情的郑光福还介绍,他所认识的现任蓉城饭店总经理王文新,就是经营“帽儿头”世家出身。王家当年不但在成都南门万里桥桥头开有“王记帽儿头”饭店,另在城南几处场镇还开有分店。王文新还记得,儿时,在自家“王记帽儿头”店铺的案桌上,每天都置放着一大笼甑子米饭,旁边则整齐地摆放着大、中、小三叠粗瓷饭碗;另有几排小碟,分别装着豆花、韭菜、豌豆、胡豆和大头菜丝等小菜。食客如果要吃五两、三两或二两“帽儿头”,堂倌便分别用大、中、小碗盛之。

郑光福还透露了一个信息,他的朋友付全国,在经营皮革制品“富起来”后,最近又与亲友合伙,发挥自家房屋临近公路之地利,在城南簇桥镇开办了颇有怀旧风格的“付记帽儿头”饭店,在那里可以吃到正宗的“帽儿头”干饭。他本人亦受付全国之邀到饭店,亲自品尝了“付记帽儿头”的滋味,感觉很好。

作为四川饭馆常见的米饭饮食,“帽儿头”并非成都万年场多宝寺所特产独有。在毗邻多宝寺的幺店子,这“帽儿头”也就是街头饭馆经营的普通主食,能成为当地居民口中的“特色饮食”而念念不忘,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其严格依照“帽儿头”的要求,选材适宜,制作规范,分量足够,再佐以滋味正宗的回锅肉等传统川菜,好吃!巴适!安逸!征服了大众的胃口,从而形成了店家的自身特色,受到当地人普遍喜爱,强烈的感受随时间推移而变成一种共同的长久记忆。能把一碗普通的白米干饭做成食客心目中的“特色饮食”,用句时下的流行语说:厉害了,幺店子的饭馆老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