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年奠基落成到改革开放前,可谓420厂最为辉煌的时期。尤其是1960年苏联专家突然撤走后,这个大型军工企业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生产出了当时中国第一台空军主力战机歼-6飞机的心脏——某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并大量装备空军部队。为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420厂,还备受中央以及解放军空军领导的关怀,朱德、聂荣臻、贺龙三位共和国元帅,国家主席李先念、王震将军及众多空军首长曾先后来厂视察。
▲ 420厂厂区一瞥
近三十年时间里,420厂作为我国以生产歼击机用航空发动机为主的基地之一,一直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计划生产军机用涡喷系列发动机,不愁研发资金,不忧产品销路,日子过得稳稳当当。绵延数里的庞大厂区里,不独有宏伟的车间与高大的厂房,职工宿舍、医院、学校、幼儿园、商店、球场、俱乐部也是一应俱全。无论上班下班,进厂出厂,员工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影片《二十四城记》中,成发集团(420厂)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宋卫东(陈建斌饰)面对编导,有这样一段叙述——“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厂里。420厂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电影院、游泳池都有,夏天还自产汽水。福利待遇好得连父母都不愿我考大学离开。我们都认为厂跟成都没啥关系。唯一的联系就是和双桥子地方的小孩打架。”这从一个侧面形象地道出了420厂曾经的辉煌。而宋卫东的经历亦不啻为420厂子弟们共同的记忆。
然而,当时间的潮水漫过1978年,“420”这艘巨轮原本敞亮的前途,却仿佛变得迷惘起来,航程也似乎有些颠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尤其是在国家全局的调整中,强调“军工也要退够,要放小”。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方针,上级部局亦于1980年制订了“军民结合,以民为主,航空为本,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要求全行业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要在民品生产和出口创汇上有一个突破”。民品为主,多种经营?这对于几十年来吃惯了“军品饭”的国防工厂来说,如何去端这个“饭碗”?的确是个抠脑袋的难题。更让工厂领导层揪心的是,“不利”的消息接踵而至: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宣布我国裁军百万,大幅压缩军队装备经费,航空发动机订单随之陡降。订货减少,意味着削减产量;削减产量,意味着减少收入,企业的经营开始遭遇空前的困境。
可厂里上万名员工要养家活口啊!为求生存,工厂只得振作精神,“摸着石头过河”,踏上“军转民”的改革之路,开发民品生产,向成都乃至全国的老百姓打开了神秘的厂门。但最初工厂只是把民品开发与生产当作权宜之计,各车间、工段利用富余人员与设备,以及军品生产中的边角余料,小打小闹般地搞点不锈钢菜刀、取暖水壶、汤勺锅铲之类的小商品,种类繁多,可产量却不高,难成气候。此时的民品开发与生产,陷入了缺少明确目标和方向的困境,可谓“饥不择食,找米下锅”,各部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方式是“遍地开花,广种薄收”,结果是“吃不好,饿不死”。
不过,在这“灰头土脸”的窘境里,也有一点光鲜的成绩——三分厂三十四车间早在危机初现的1980年,便在成都日用杂品公司提供的洗衣机样机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技术力量的优势,进行综合性改进完善,当年6月就最先试制生产了Ⅰ型洗衣机。10月,试制成功Ⅱ型洗衣机,并以“双燕”为品牌,转入小批量生产,1981年即已被工厂提升为支柱民品。[3](www.xing528.com)
双燕洗衣机的初步成功,使420厂看到了“军转民”之路的希望之光。
国家的改革继续深入发展,国民经济亦在不断的调整中。工厂的军品任务因中央“集中力量发展国民经济”大政方针的贯彻实施而继续逐年减少。军费的削减,使以生产军品为主业的军工企业经济状况日趋困难,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亏损。
面对严峻的形势,全厂上下渐渐意识到,工厂必须丢掉幻想,摒弃民品生产小打小闹的做法,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思路,将民品开发与生产作为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予以实施。为此,工厂提出了“审时度势,善于应变,丢掉幻想,积极改革”的指导思想,规划在产品开发上做到“远近结合,统筹安排,上见效快、周期短的产品”,并要求“稳定产量,提高质量,建线改造,发展系列,争创名牌,大力开拓民品生产”。
思想对了路,转型好迈步。根据工厂这一指导思想,各分厂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分析总结初期民品开发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市场实际调整开发生产民品的思路,并成立了民品开发的专职机构,有的放矢地开展业务。
改革开放的浪潮,“军转民”的劲风,推动420厂从神秘的“三线”跃入市场的前沿,并在20世纪80年代上演了一出“双燕”搏击商海的好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