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川军万年场:浴血疆场,壮烈担当

川军万年场:浴血疆场,壮烈担当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敌寇密集的炮火中,川军士兵尸横遍野,仅十余天部队便伤亡过半,四川子弟的鲜血浸透了山西的黄土地。淞沪会战结束,川军将士大多战死沙场,仅有两千余人撤退至湖北。人穷志不穷,流血不留命,第二十军以伤亡近万人的惨重代价完成了担负的任务。而滕县保卫战中,面对空军、炮兵、步兵和坦克兵联合作战的日军,孤立无援的王铭章率部浴血奋战三昼夜,本人及属下三千余名官兵悉数以身殉国,旅长王志远等四千余人负伤。

川军万年场:浴血疆场,壮烈担当

为了抗日,曾拥兵自重、占山为王的川军将领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顾全大局,毅然执行蒋介石“军队国家化”的指令,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整编。由川军编成的七个集团军,分布在大江南北各个战区。尽管蒋介石出于多种顾虑,连颁数道军令,把刚出川的川军分得七零八落,但他们仍是义无反顾,奔赴前线,以陈旧落后的武器装备,累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殊死决战。

抗战初期,川军一半在长江以北的北战场,一半在长江以南的南战场。首批出川川军奉命分三路向前线开进:第一路由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率领,从成都北上,徒步行经川陕公路,至宝鸡,过潼关,渡黄河,沿陇海铁路进入山西境内对日作战;第二路由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亲领,东出成都,越龙泉山,沿成渝路,至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东下,出夔门,经长江,参加南京保卫战;第三路由杨森率第二十军,从贵州出发,直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从此,国内正面战场乃至缅甸战区遍布川军足迹,几乎所有对日大会战中无不闪现着川军将士矫健的身影。

晋东娘子关。萧瑟秋风中,单衣草履的第二十二集团军所部徒步三千里抵达前线,以疲惫之躯和低劣武器与装备精良且有空中掩护的日军搏杀。敌寇密集的炮火中,川军士兵尸横遍野,仅十余天部队便伤亡过半,四川子弟的鲜血浸透了山西的黄土地

上海黄浦江畔。第二十军这支川军最穷、装备最差的部队,编入第十九集团军序列,投入淞沪会战,与日军精锐抗衡。第20军虽装备落后,但其所辖第二十六师却是会战中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多官兵,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余人!淞沪会战结束,川军将士大多战死沙场,仅有两千余人撤退至湖北。人穷志不穷,流血不留命,第二十军以伤亡近万人的惨重代价完成了担负的任务。

安徽广德。川军第二十三集团军第二十一军一四五师在师长饶国华带领下,固守在苏、浙、皖三省之要冲。1937年11月25至28日,饶国华部与日军精锐部队交锋,予敌以重创。然而,激战数日后,终因力量不济,前沿防地和广德县城相继失守。饶国华深感愧对国家和百姓,面对日军所在的方向,举枪自戕,以死殉国,慷慨成仁!时年四十三岁。

山东台儿庄。遭一二战区嫌弃的第二十二集团军转战至此。一帮汉子不泯军人血性,忍辱负重,勇猛杀敌。滕县保卫战中,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一二二师在师长王铭章率领下,与日军坂垣、矶谷师团激战。历史竟有如此奇妙与巧合,日军两个最顽强的师团与中国“最烂的部队”在滕县相遇交手。面对战力强悍的日军精锐,王铭章豪气凛然地对士兵们说:“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王铭章此言又何尝不是数十万川军抗日将士之心声!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自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来,这支在二十余年内战中“最糟糕的军队”,几乎无役不从,足迹遍布各主要战场,以己血肉之躯,抗击入侵强寇,捍卫祖国河山,付出巨大牺牲,以川人的倔强重塑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赢得了“无川不成军”之美誉,一扫处处遭嫌人人鄙弃的屈辱!

而滕县保卫战中,面对空军、炮兵、步兵和坦克兵联合作战的日军,孤立无援的王铭章率部浴血奋战三昼夜,本人及属下三千余名官兵悉数以身殉国,旅长王志远等四千余人负伤。诚如战区总司令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的深切感慨:“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太湖之滨的兰溪城下。川军第八十八军一部在军长范绍增(绰号范哈儿)的指挥下与日军第十五师团激战。是役,“哈儿不哈”,指挥有方。所属部队运用高超的作战技巧,重创日军。而日军第十五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在此役中踩雷身亡,更使川军创造了日军“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第一个”的骄人战绩,不但极大地震动了日军高层,亦使全国人民振奋不已。(www.xing528.com)

印缅战区。为配合盟军而出境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在伤亡惨重,亟待补充兵源之时,四万五千名川籍知识青年毅然应征,投笔从戎,开赴遥远的异国前线抗击日寇。截至1945年2月,全国登记在册的十五万远征军中,四川军人占此高达五分之一!四川,因此成为中国知识青年从军救亡运动的发祥地,这一运动激发了广大知识青年的爱国热情,他们踊跃报名,志愿从戎,抗敌救亡,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征兵陷入困境的局面,浓墨重彩地写就中国兵役史上光辉的一章!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有生力量,意义极其重大!

铁鹰翱翔,直上青云。当一批批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中国青年军人,全副戎装,意气风发地飞赴印度,接受现代化军事训练,掌握新型武器装备,配合盟军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奉献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之时,谁能说这不是四川为中华民族抗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又一特殊贡献呢!

【注释】

[1]魏道尊:《战争年代的号外》,载《成都掌故》第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郑光路:《发自成都的抗日怒吼》,载2014年9月3日《成都日报》。

[3]沈果正:《四川是抗战大后方的主要基地》,载《成都文史资料选辑》总第十一辑。

[4]《成都沙河客家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载《四川客家通讯》2005年特刊总第13—1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