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玄奘修学多宝寺,终成正果

玄奘修学多宝寺,终成正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玄奘当时仅仅是个出家不久的小沙弥,尚需磨砺,便来到了地处郊野、环境清幽的多宝寺,伏首典籍,苦心求学。他们经常开筵讲经说法,多宝寺亦因此成为成都法筵最盛的寺院。每日青灯黄卷,晨钟暮鼓,数年时间下来,玄奘勤学苦读终成正果,精通了多部佛经,坐上了大师的讲坛。唐武德三年,二十岁的玄奘依佛制在多宝寺受具足戒。

玄奘修学多宝寺,终成正果

隋末战乱,殃及洛阳长安等地僧侣,以致佛事难继。而秦岭之南的成都,物阜民殷,社会安定,更因远离中原,未遭战火,仍是香火旺盛,钟鼓和鸣,一派祥和气象。中原诸地名僧因此纷纷南下,云集锦城,客居禅林,礼佛崇法,遂成风气。此时的成都已俨然是一个新的弘法中心。

公元618年,隋朝覆亡,大唐始建,号武德元年,定都长安。青年僧人陈袆与二哥陈素一起从洛阳净土寺来到长安后,见战乱初定,此地佛事不振,认为“此无法事,不可虚度,愿游蜀受业焉”。国都既难留,成都亦可去。陈袆遂与陈素在这一年冬天行往蜀地。途中经子午谷抵达川陕道上的汉中,在这里,兄弟二人与名僧空、景两位法师相逢。景法师曾在洛阳净土寺为陈袆讲解《涅槃经》,师徒相见,倍感亲切,不舍须臾离去,乃停留月余。但哪怕只是中途稍停休整,勤勉的陈袆亦不愿白白度过,仍是抓紧时间,每天跟随二师学经,几乎形影不离,并同赴成都。

天道酬勤,必成大器。这位俗名陈袆的僧人,正是后来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玄奘法师。其兄陈素,同为佛家弟子,法号长捷。玄奘(602—664),河南偃师人。幼而聪颖,十一岁时经隋大理卿郑善果特许出家为沙弥。与先期出家的二哥长捷法师同住洛阳净土寺。“时寺有景法师讲《涅槃经》,执卷伏膺,遂忘寝食。又学严法师《摄大乘论》,爱好愈剧”。

冒着凛冽的寒气,别汉中,越秦岭,走蜀道,耗时一月,玄奘一行终于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成都,其时年方一十八岁。

在成都,由于兄弟二人佛学功底不同,因而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寺院。长捷学法多年,已颇有修为,故驻锡于城内西隅香火鼎盛的空慧寺,普及信众,一心弘法。而玄奘当时仅仅是个出家不久的小沙弥,尚需磨砺,便来到了地处郊野、环境清幽的多宝寺,伏首典籍,苦心求学。(www.xing528.com)

此时的多宝寺,虽远离喧嚣的都市,却汇聚了一批佛学修为深厚的高僧大德。他们经常开筵讲经说法,多宝寺亦因此成为成都法筵最盛的寺院。在这里,玄奘可谓“佛星高照”,跟随宝暹、道基、智震、道因等诸位大师系统地学习了《摄论》《毗昙》《迦延》《维摩》等佛学经典。尤其是年长玄奘十五岁的道因法师,曾名震中州,为当地名流所推崇。只是因中原战乱,“法师乘杯西迈,避地三蜀,居于成都多宝之寺”。大师在上,有缘结识并求教,实乃良机,玄奘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机遇总是青睐勤奋者。每日青灯黄卷,晨钟暮鼓,数年时间下来,玄奘勤学苦读终成正果,精通了多部佛经,坐上了大师的讲坛。一堂经筵,数百听众;阐释佛理,人心悦服。年轻的玄奘已然是一代名家。

唐武德三年(620),二十岁的玄奘依佛制在多宝寺(一说在大慈寺)受具足戒。在多宝寺里的努力奋斗,使他成就斐然。不过三年时间,玄奘便由一个出家伊始的小沙弥,成长为造诣深厚、学识广博的高僧,与其兄长捷法师并称“陈门二骥”而享誉僧俗。

武德六年(623),玄奘离蓉别蜀,扬帆长江,逐流东下。出夔门,过三峡,经扬州、吴县、会稽,再折相赵二州。一路风尘,于武德八年(625)秋,回到阔别八载的长安,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辉煌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