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如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等方面,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结果使我们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各环节还没有形成很好衔接,理论和实践没有取得形式与效果的统一,缺乏体育教育自身应有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现状没有得到真正改变。因此,研究探索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高校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和中心任务,完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环节,使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需求,是新时代我们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高校体育应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行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任何一个人都拥有各自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潜能,各有所长、各有差异,所以教育过程重在让学生从差异中得到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新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教师要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处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的执行者、管理者、评价者。
学生导师制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者,还承担组织管理者、技能传授者、考核评价者等导师角色,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导师制是学校或教师合理利用高校体育教学中潜在的人力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学生中的体育骨干,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各种特长和潜能,使他们尽早成为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以及知识、技能传授的导师。并通过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重教学梯队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互动,达到“一帮十、十帮百,以优带差、以点带面”的效果,形成技能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新的系统育人模式。这是一种把课内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延续到课后各环节,使高校体育课程成为课内外一体化的课内教学与课后锻炼以及各种课余训练、竞赛相结合的具有全面而长效的新教育教学模式。(www.xing528.com)
学生导师制体育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打破传统体育课程观念的束缚,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去设计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没有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富挑战、更富趣味、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多创新、多协作,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体育经历更丰富,教育内容和范围更广更深,从而更灵活、更有弹性、更有效地利用大学四年学习时间,全面培养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习惯以及健康的体育精神和个性品格。[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