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中练,练中赛”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缺少教学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性和针对性,显得刻板固化。而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更加多元化,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体育俱乐部教学会根据学生主体在学习技能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领会学习技能要点。“学中练,练中赛”的教学指导思想目标明确,课堂教学实施简单有效,对于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而言,其关键是学生体育技能的习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运动技能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掌握动作技能,并通过比赛来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技能、练习技能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练习和课堂、课后比赛来巩固技能并获得比赛成就感。
(二)“学技能,用技能”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主体学会一项技能,通过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就是目标,对于技能习得后的干预和要求较少,主要停留在简单的技能考核上。而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通过“学技能,用技能”的教学指导思想,使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运动技能更加具体和有效。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学习技能的原因,结合实际生活,将运动技能运用其中。所以,开设高校俱乐部课程要通过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体育俱乐部课程学习训练,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并有效地将运动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www.xing528.com)
(三)“促快乐,增健康”的教学指导思想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始终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其中包含的内容和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技能考核,忽略了学生参与运动的体验感。而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同时关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体验感——快乐。
学生主体的健康包含两方面内容,即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明确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是要学会运动技能,关键是通过体育运动舒缓情绪,体验快乐。现在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学生逃避自身心理问题,拒绝学校提供的心理辅导和相关治疗。体育运动作为疏导情绪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中,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和运动参与,将不良情绪通过体育运动进行疏导。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从而愉悦身心促进健康,使学生快乐地、系统地学习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运动习惯。[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