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弦上之取音①,惟贵中和②。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温润呈之③。若手指任其浮躁④,则繁响必杂,上下往来音节俱不成其美矣⑤。故欲使弦上无煞声⑥,其在指下求润乎⑦?
盖润者,纯也,泽也,所以发纯粹光泽之气也⑧。左芟其荆棘⑨,右镕其暴甲⑩,两手应弦,自臻纯粹;而又务求上下往来之法⑪,则润音渐渐而来。故其弦若滋⑫,温兮如玉,泠泠然满弦皆生气氤氲⑬,无毗阳毗阴偏至之失⑭。而后知润之之为妙⑮,所以达其中和也⑯。古人有以名其琴者,曰“云和”,曰“泠泉”,倘亦润之意乎⑰?
【注释】
①凡:但凡,凡是。
②贵:崇尚,重视。中和:中正平和,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③呈:呈现,显出。
④任:任凭,听由。
⑤上下往来音节:上下往来的音韵节奏。“上下”“往来”在这里分别指的是琴中运指之法,但是“上下往来”一词在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成习语,多用来指各种运动变化,在明·郝敬《谈经》中这样写道:“卦体六位,其器本阴;易道变化,上下往来无常,即阳之乘阴也。”故此处的“上下往来”当亦可笼统理解为“乐曲展开过程中的各种指法运动”。
⑥煞声:粗暴浮躁之声。《大还阁琴谱·抚弦七忌》:“一忌不知轻重疾徐之理。而忽重则煞甚,忽轻则无闻。”又用来指其他摩擦杂声。《大还阁琴谱·指法五忌》:“一忌左大指甲煞声,而不知避。”
⑦其:大概,表示语气的推测。
⑧纯粹:本义是指不掺杂其他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纯正不杂;精纯完美。语出《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光泽:光彩,光华。
⑨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荆棘:原意是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这里可以解释为指下多刺耳的摩擦声。(www.xing528.com)
⑩镕:原意为铸器的模型,销熔,熔化,比喻陶冶(思想品质)。暴甲:粗厉的指甲打弦声。
⑪务求:必须讲求。
⑫滋:滋润,润泽。
⑬泠(líng)泠然:本指流水声,用来形容清凉、冷清,这里形容声音清越悠扬。生气:活力,生命力。署名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精神》:“生气远出,不著死灰。”氤(yīn)氲(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或者是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易·系辞下》:“天地缊,万物化醇。”
⑭毗(pí)阳毗阴:偏于阳或偏于阴。毗,出自《庄子·在宥》:“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
⑮之之:疑衍一“之”字。
⑯所以:用来……的方法。宋·苏洵《几策·审势》有记载:“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⑰倘:或许。
【译文】
但凡在弦上取音,要以中正平和贵。但中正平和的妙用,则全都在温润的音质中得以体现。如果手指过于浮躁的话,繁乱的声响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上下往来音节就都不能称为美。因此想要让弦上没有嘈杂之声,也许只能在指下求得“润”了吧?
所谓的“润”就是纯,纯就是泽,在“润”中能够发出纯正精粹、光彩华泽的景象。左手的指法要除去生硬不通畅的地方,右手的指法则要不断地陶冶从而去除粗暴的指甲声,让双手在弦上能够相互呼应,这样自然就能够达到纯正精粹的境地;然后再进一步讲求如何在乐曲的展开过程中运用各种指法,这样就能够渐渐产生温润的声音了。因此在琴弦上的指法就能够温和柔润了,柔和的程度就好像是美玉一样,弦上弥漫着清越悠扬的意境,而没有偏于阳或者偏于阴的缺点。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润”的奇妙之处也许就是它能够达到中正平和的境界。古人给琴命名,有“云和”,有“冷泉”,或许这就是“润”的意境所在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