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迁安市水面蒸发量统计计算结果

迁安市水面蒸发量统计计算结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面蒸发也称蒸发能力,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形成的,它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本次评价水文部门所属蒸发站在结冰期使用D20 蒸发器,非结冰期使用E601 蒸发器来测定水面蒸发量。因此,需要将D20 蒸发器所观测的水面蒸发资料折算成标准蒸发器E601 的蒸发量。经统计计算,迁安市1981~2003 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13.2mm,其中山区976.2mm,平原区1059.7mm。水面蒸发的这种分布规律基本与风速、饱和水汽压差及辐射的地区分布规律一致。

迁安市水面蒸发量统计计算结果

水面蒸发也称蒸发能力,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形成的,它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按照《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技术细则》规定,采用标准蒸发器E601 观测的资料代表水面蒸发量。本次评价水文部门所属蒸发站在结冰期使用D20 蒸发器,非结冰期使用E601 蒸发器来测定水面蒸发量。因此,需要将D20 蒸发器所观测的水面蒸发资料折算成标准蒸发器E601 的蒸发量。根据气象要素的地理分布,并参考《河北省水面蒸发研究报告》(1994 年6 月)研究成果,确定水文部门各站结冰期的蒸发折算系数,见表11-20。气象部门全年均采用D20 蒸发器观测,年蒸发折算系数采用0.65 进行换算。

表11-20 选用站(水文部门)D20蒸发器与E601蒸发器折算系数

各站D20 蒸发器月(年)观测值乘以月(年)蒸发折算系数即为E601 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经统计计算,迁安市1981~2003 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13.2mm,其中山区976.2mm,平原区1059.7mm。

计算选用站及各流域分区1981~2003 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计算成果见表11-21。

表11-21 各流域分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计算成果表

1.地区分布

从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图11-8)可以看出,迁安市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具有南部大于北部,平原区大于山区的特点。中部及南部平原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070~1100mm 之间,滦河山区和西沙河山区在850~1050mm 之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滦河平原及滦河青龙河的三角洲地区;低值区分布于西部靠近陡河流域上游的山区和北部滦河山区。呈现这种分布趋势的原因在于:中南部平原区空气干燥、气温高;山区空气冷湿。水面蒸发的这种分布规律基本与风速、饱和水汽压差及辐射的地区分布规律一致。

2.季节变化及年内分配

迁安市地处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水面蒸发受气象因素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的结冰期(12 月~次年2 月),由于气温低蒸发很小,日平均蒸发量在1 mm 左右;4~6 月份由于干旱多风少雨,空气湿度小,气温逐渐回升,蒸发量很大,约占年蒸发量的40%左右,最大日蒸发量达10mm 以上;7~9 月份虽然气温高,但降雨次数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所以这段时期蒸发量小于4~6 月,约占全年的30% ;10~11 月气温逐渐降低,蒸发量也随之减少。(www.xing528.com)

在每一流域分区内选代表站,计算多年平均各月水面蒸发量,统计年内分配,结果见表11-22。

图11-8 迁安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

表11-22 流域分区代表站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表

续表

3.年际变化

大年水面蒸发量多出现在1981~1982 年,最小年水面蒸发量多出现在1985 年,个别站如陡河最大值出现在1997 年。总体来说,迁安市水面蒸发量在20 世纪80 年代变化较大,从开始的极大或次大值逐渐降至极小值;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水面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减小,大部分在平均值上下波动,这主要受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速、压差等年际变化不大的气候条件的制约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