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部长城沿线,由于断裂构造较发育,分布有基岩构造裂隙水,但因基岩构造裂隙水富集于断裂带中,其范围难以确定,故与基岩风化裂隙水综合论述。由于山区大部分岩性为太古界变质岩系地层,裂隙不发育,主要为风化裂隙潜水,富水性差。
1.分布特征及富水性
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和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区,面积673km2。在北部长城沿线,由于断裂构造较发育,分布有基岩构造裂隙水,但因基岩构造裂隙水富集于断裂带中,其范围难以确定,故与基岩风化裂隙水综合论述。由于山区大部分岩性为太古界变质岩系地层,裂隙不发育,主要为风化裂隙潜水,富水性差。该区片麻岩、片麻花岗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15~25m,弱风化带可达25~60m 深,地下水随风化强度减弱逐渐消失。在沟谷低洼处一般有泉水出露,涌水量小于1L/s,为下降泉,无供水意义,仅能作为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水源。但在局部的断裂发育地段,单井出水量可在40m3/h 以上,如北部长城沿线碳酸盐岩地区压扭性断裂带和西南部北营、崇家峪、太平庄一带断裂带,打了不少深井,单井涌水量35~60m3/h,解决了不少村庄的人畜饮水问题,为低山丘陵较富水地段。
在山间河谷开阔地段,分布有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由冲洪积物质而成,岩性主要为块石、砾石、砂砾石。特点是富水性不均匀,各地段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www.xing528.com)
2.补径排条件
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随地形由高到低向下游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以地下水径流的形式补给山前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少量是以人工开采和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水位动态受降雨影响,随季节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