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乐队乐器编配-南阳汉画像乐舞艺术研究

汉代乐队乐器编配-南阳汉画像乐舞艺术研究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乐舞的盛行,也带来了汉代乐队的发展。汉代乐队的乐器编配,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各类乐器不同的组合形式以及应用场合的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鼓吹乐队、相和歌乐队和钟鼓乐队等。汉代的鼓吹乐被宫廷采用后,常用于军队、仪仗和宴飨之中。因早期的乐队组成情况缺乏记载,这一点可以从已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绘图得到印证。

汉代乐队乐器编配-南阳汉画像乐舞艺术研究

汉代乐舞的盛行,也带来了汉代乐队的发展。在原有乐器发展的基础上,又大量传入了外国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和乐器,这个传入和吸取大大丰富了原有的器乐演奏形式,也促进了汉代乐队的发展和提高。汉代乐队的乐器编配,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各类乐器不同的组合形式以及应用场合的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鼓吹乐队、相和歌乐队和钟鼓乐队等。

(一)鼓吹乐队

鼓吹乐队兴起于秦末汉初,是鼓和吹管乐器组成的一种乐队。其中以鼓为最重要,常用的吹管乐器有排箫、埙、箎、笳、笙、角等。据《乐府诗集》记载:“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汉代的鼓吹乐被宫廷采用后,常用于军队、仪仗和宴飨之中。由于乐队的编配和应用场合的不同,有时还带有歌唱,所以它们还有着不同的名称。

1.横吹乐队

兴起于汉武帝时期,因横吹(横笛)作为主奏乐器而得名。

《乐府诗集》记载:“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晋书·乐志》记载:“胡角也,本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如河南邓州出土的《横吹乐队》画像砖图,就是由筚篥、两支角、排箫和横笛组成的横吹乐队。

2.短箫铙乐队

由鼓铙打击乐器和排箫、笳、角等吹管乐器组成。据《宋书·乐志》记载:“鼓吹,盖短箫铙歌;蔡邕曰,军乐也。”另外,这种乐队还应用于社、庙、“恺乐”、“元会”、“郊祀”、“校猎”等场面庞大的活动。高文编著的《四川汉画像砖》第五十六图:六骑裹带结尾,缓步前行;骑上六人,头戴圆顶帽,身穿长袍;左上一骑,上树鞀鼓,饰羽葆,一手执桴击鼓;中一人弹弦鼗;下边一人吹排箫;右上一骑,上有一幢,幢上羽饰飘然于后;中一人左手执铙柄,右手以铙锤击之;下边一人吹排箫。

3.骑吹乐队

因乐工骑在马上演奏而得名,由鼓、鼗鼓、排箫、笳、笙等乐器组成,如山东肥城孝堂山出土的《骑吹乐队图》:一人双手执桴击鞀鼓,一个吹笳,两人吹排箫。一般是在封建帝王和官宦们的仪仗和随行车驾时演奏音乐的乐队。

4.箫鼓乐队

是以排箫和鼓为主奏的一种鼓吹乐队,乐工可坐在鼓车上演奏。鼓车大都有楼,楼上站立乐工,双手执桴敲击置于楼上巨大的建鼓,建鼓上饰羽葆,车厢里可坐四个乐工吹奏排箫。主要用于仪仗音乐,亦可用作军乐。山东肥城孝堂山和沂南出土的两块画像石刻中的乐队,即属此类。

5.黄门鼓吹乐队

这种乐队由天子的贴身侍卫掌握,常列于殿廷奏朝或在宫廷举行大型宴飨时奏乐,亦用于天子的仪仗时奏乐。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这种乐队可站立演奏,也可在行进中演奏,它是鼓吹乐中一种大型的乐队。

鼓吹乐队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用途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上无非常严格的界限,又随朝代的变更而各异。鼓吹音乐源于民间歌曲,如《上邪曲》《有所思》《战南城》《紫骝马歌》等都是有歌词的鼓吹曲。《上邪曲》和《有所思》是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民歌,而《战南城》和《紫骝马歌》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并揭露了统治阶级发动战争的罪恶。而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原来民歌的词去掉,填进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新词,但曲调仍然用原来民歌的音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场合不需要歌唱时,这些民歌的曲调则向着纯器乐演奏的方向发展,对鼓吹乐队的形成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相和歌乐队

相和歌是汉代对民间音乐经过艺术加工而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乐府古题要解》记载:“乐府相和歌,并汉世街陌讴谣之词。”所以,最初的表演形式是“徒歌”,它不用伴奏,亦称“但曲”。《晋书·乐志》记载:“但歌四曲,自汉世无弦节,作使最先倡,一人唱,三人和”,或称为“讴”。大部分都是有辞有声的简单的民歌形式,和“楚声”有相仿之处。张永的《伎录》中记载:“但曲七曲《广陵散》《黄老弹》《飞龙引》《大胡笳鸣》《小胡笳鸣》《昆鸟鸡游弦》和《流楚窈窕》”,同时又注明它们都是“琴、筝、笙、筑之曲”。实际上就是纯器乐合奏的乐曲,有时也用于舞蹈的伴奏。相和的原意是伴奏,相和歌,大约取丝竹相和而歌之意。相和歌乐队一般由钟、磬、节鼓、鼓、鼗、排箫、箎、竽、琴、瑟和埙等组成,有时还加入了筝、弦鼗等乐器。因早期的乐队组成情况缺乏记载,这一点可以从已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绘图得到印证。

出土于河南唐河县针织厂的乐舞百戏画像,图上层左二人是观赏者和侍者,中部有一人,仰面举手跽坐,其右有两壶盛酒,右一人鼓瑟。图中层左边一人击鞞鼓,一人弹筝,一人吹埙,中间置一樽,樽右一女在作长袖舞,右一人跽坐演唱。图下层左一人是侍者,另二人对坐,中间置博局与樽,二人对箸对博,右边两人对坐观之。这幅石刻,正如古诗云:“玉樽延贵客,入门黄金堂。东厨具肴善,椎牛烹猪羊。主人前进酒,琴瑟为清商。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把汉代贵族们的豪奢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www.xing528.com)

出土于河南省唐河县湖阳辛店的乐舞百戏画像,图中左一人吹竽,第二、三人左手从拿排箫吹奏,右手摇鼗鼓,第四人吹埙,图右边第一人为歌者,另三人,一人双手倒立,另二人并肩翘长袖折腰作舞。这是一个伴奏杂技歌舞的乐队。

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县军帐营的乐舞百戏画像,画左一女伎束高髻细腰,跳长袖舞,第二人右手执一物,另单手在樽上倒立作杂技,第三人为俳优饰假面具挥手作滑稽表演。图中间四人,一人击鞞鼓,一人吹埙,两人吹排箫。图右边两女伎束腰站立在歌唱,顶部刻有帷幔,似为舞台演出记实。

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县草店的乐舞百戏画像,图左第一人站立,手执金吾为侍者。第二人为主人,在观赏乐舞,第三人鼓瑟。图右三人,一男伎为俳优作滑稽表演,一人右手执物,在樽上单手倒立,另一人蹴鞠。中间三人盘坐讴歌。用一件乐器“瑟”作为伴奏的乐舞画像石刻数量不少,可见汉代“瑟”的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是雕刻艺术家们在构图方面疏简风格的体现。

(三)钟鼓乐队

汉代的钟鼓乐队是以钟和鼓为主奏乐器的大型乐队,它兴起于西周,乐器的种类、各种乐器的组合形式和使用乐器的多少都有不同,“天子诸侯皆有”“卿大夫直有磬无也”。《周礼》中规定了用乐情况的等级化,它是在当时特定的礼乐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到春秋战国时也非常流行,直到秦汉时期仍然沿用。《墨子·三辩》曰:“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故钟鼓乐队是宫廷和诸侯以上官职享用乐舞时所用的乐队。

山东沂南出土的一块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刻,是一幅较少见的盛大的乐舞表演场面,总人数逾五十人,有三个乐队同时伴奏着各种技艺表演。表演的项目非常多,有跳丸剑、寻橦、高缳、马技、戏龙、戏凤、戏鱼、戏兽、跟挂、腹旋、掷倒、戏车高橦、俳优滑稽表演、七盘舞和建鼓舞。一个钟鼓乐队有建鼓一人,编镈一人,编磬一人,击鞞鼓者四人,击铙一人,吹笙二人,二人吹排箫,一人吹竽,一人击筑,一人鼓瑟。另一个鼓吹乐队,一人吹篪,一人吹笙,四人摇鼗鼓。三鹿架车车厢里还有个小乐队,其中二人吹排箫,一人吹笳,一人击鼓。画像中演奏各种乐器的乐工刻画得栩栩如生,场面浩大,一派热闹非凡的节日景象。

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县草店的乐舞百戏画像,图中置一建鼓,鼓上饰羽葆,两旁二鼓员双手执桴,以不同的姿态,且鼓且舞。鼓右边设上挂镈钟,一人执梃撞钟,另一人端坐为讴歌者。鼓左三人,一人执桴击鞞鼓,一人吹排箫,一人吹埙。汉时的南阳是光武帝的故乡,“王侯将相,宅弟相望”“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嘉宾。金罍中坐,肴四陈,觞以清醥,鲜以紫鳞……起西音于促柱……纡长袖而屡舞”记载了汉代皇亲贵戚盘踞南阳,过着锦衣肉食、骄奢淫逸的生活情景,故这幅石刻可能是诸侯级一类的贵族享用的一种小型的钟鼓乐队。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沿着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西域的音乐文化和乐器也逐渐传入了中原大地,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的乐器和中原大地的乐器相融合,更加丰富了汉代乐器的种类。所以,在汉代乐队的组成上加入了某些有地域性特点的乐器,使其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汉代乐队的组成按照乐器种类的不同,还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种:

1.钟鼓乐队:钟、鼓类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的结合;

2.鼓吹乐队:鼓和吹管乐器的结合;

3.骑吹乐队:骑马吹奏管乐器;

4.丝竹乐队:弹弦乐器和笛、笙类乐器的结合;

5.吹管乐队:排箫、笙、竽、笳、篪等吹管乐器的结合;

6.锣鼓乐队:金属打击乐器和鼓的结合。

汉代乐队的乐器编配,一般说可以将所有的乐器分为三个小组,即打击乐器组、吹管乐器组和弹弦乐器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