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因此,中原汉画乐舞艺术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学科建设价值。
以往的史学研究往往建立在文献基础之上,而随着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图像资料、文物资料以及民俗为载体的新的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已迅速形成。以文献为主的研究方法,侧重于记录历史、人物、事件的主干,但疏于记录历史的细节,而出土的文物则很好地反映了历史的细节问题。作为重要文物的画像艺术,恰恰是这种细节的另一种再现,有学者将其称为汉代的“绣像史”。这种绣像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庖厨、耕种、宴饮、丝织、庄园、战争、车骑、出行等,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围绕汉画像这种载体而成立的中国汉画学会所取得的专家成果已经十分卓著。
作为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原汉画乐舞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围绕着汉风、汉舞、汉乐所进行的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尤其是近些年来发表的乐舞类的文章近百篇,专著数本,课题几十项。在国内,诸如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央美院、四川大学等知名的高等学府中,汉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显学,围绕汉画研究所成立的交叉学科队伍也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学术研究已经跨越了原有学科的界限,呈现出融合繁盛的可喜局面。(www.xing528.com)
中原汉画乐舞艺术研究同时还具备学科建设的巨大价值。众所周知,中国当代的音乐教育体制是建立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基础上的。西式的科技文明以其单科类的分析方法论占据了中国的学术舞台,这种分割方法有其优势,如每个单科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在自然学科领域,其可以得到更深入、更细化的发展。但是其劣势也很明显,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这种方法论将中国诗歌舞为一体的传统乐舞百戏艺术分割为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将本为一体、体现中国综合文化特征的乐舞艺术大卸八块,其完整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最终形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术怪相。
而中原汉画乐舞艺术的研究价值之一,就是利用当前被国家正式确立的新的艺术学理论体系来研究中国传统人文文化。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中国文化整体性特征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利用这种体系来研究中原汉画乐舞艺术,可以很好地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推进,民族文化的复兴和传承日渐成为国之大事,而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乐舞艺术对于丰富我国当前的音乐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将当前中原汉画乐舞的成熟研究成果充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不但可以为河南特色学科的建设树立模板,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中原汉画乐舞艺术覆盖了诸多的学科,将其中成熟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学科建设中,不仅可以提高各个学科的特色度,而且可以为进一步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学科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