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原则及概论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原则及概论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是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基础性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所提出的关于研学旅行工作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四项基本原则是研学旅行工作的总的依据和原则。研学旅行活动的筹备、组织与实施,必须遵照这些要求和原则进行。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原则及概论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基础性文件。《意见》对研学旅行工作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

1.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

《意见》指出:“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要求和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要素是完全相符合的,所以,研学旅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2.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

安全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全,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安全保障要以预防为主,要在行前课程中加强教育培训,要制订各种必要的应急预案。

3.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

研学旅行是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教育行为,又是旅游活动。要切实推进研学旅行教育工作,就必须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互配合,通力协作。

4.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极其广泛,涉及教育、旅游、体育科技文化农林牧渔交通公安保险、食品药品监管等各个行业,只有对资源进行统筹协调、有效整合,才能突出教育主题,产生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

《意见》还对研学旅行工作提出了四项工作原则:

1.教育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2.实践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3.安全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4.公益性原则

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www.xing528.com)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所提出的关于研学旅行工作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四项基本原则是研学旅行工作的总的依据和原则。研学旅行活动的筹备、组织与实施,必须遵照这些要求和原则进行。依据这些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结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本质上是教育活动,所以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必须首先体现课程的教育性。教育性原则的落实主要在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上。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标准与研学旅行相关的规定,要结合研学旅行的具体资源的性质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教育主题,内容的呈现要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体验,研究问题或作业的设置应该能够引领学生对学习、参观、游览、体验的旅行资源做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和认识,对学生选定的研究课题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思维启发有助于学生获得研究成果,或者有助于学生获得预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态度。

2.安全性原则

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安全性,在景点线路的规划上要充分考虑景点资源的安全性,在研学手册中尽可能列出详细的注意事项,科学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在行前课程中专门开设安全教育单元。课程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段生理特点,旅行的运动量要设计在合理的范围,既要能够达到锻炼学生毅力的教学目标,也要注意不能超过学生所能够承受的合理限度。

3.科学性原则

课程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要符合课程原理的基本规范。研学课程必须要有明确、具体、准确的课程目标,要有完善、合理、适切的课程内容,要有规范、有效、深刻的课程实施方案,要有科学、全面、多元的课程评价。

4.综合性原则

研学旅行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跨学科课程。在课程设计时要充分挖掘旅行资源的学科课程属性,在研学实践中体验、巩固、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拓展学科知识的外延。体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学会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现实中的知识,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模块化原则

课程设计要有总的研学主题。总的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个景点就是一个课程模块,也就是一个课程单元。每一个模块或单元应该突出体现课程主题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内涵,各个模块或单元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表达课程的完整的教育主题。由景区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于自己的资源打造的课程可以自成一个模块,但要结合周边区域的景区资源打造适合不同的旅行线路主题的模块表达形式,以便能够植入到不同的旅行线路中去。

6.体验性原则

研学旅行是通过旅行体验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是多感官刺激,在场景化、情境化的教学场景中实施教学的特殊课程。课程的教学方式不是以传授为主,课程目标的达成以体验自主生成为主要途径。所以在课程设计时要考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让学生通过对情境化知识的体验形成正向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7.多元化原则

学校应同时安排多种主题或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既要考虑研学内容和研学主题的多元化,也要考虑学生不同的生理和经济承受能力。每一课程在模块设计安排时要考虑模块内容的多元化,模块的设置要能够多角度体现教育主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研学旅行要实现多元化评价,就评价对象而言应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课程的评价、对承办方的评价;就评价的内容而言要从不同的维度上对学生的旅行过程表现和研学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8.适切性原则

由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以及学校委托承办方或通过招标开发的课程,必须适合主办方学校的学生情况,符合学校的相关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要求。由景区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于自有资源设计的课程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段特点,要满足多学段适切,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以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体现。课程还要满足多时段适切,同一景点的旅行资源的课程表达要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时长的学习要求,比如既可以满足半天行程的研学旅行,也可以满足一天或更长一点的时间的研学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