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学旅行课程的定位及概论

研学旅行课程的定位及概论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中我们主要探讨作为课程的研学旅行的概念内涵和课程定位。无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还是实施,首先都需要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准确定位。研学旅行的课程定位,是研学旅行的课程的根本,也是科学开发和设计课程,规范有效地实施课程的重要前提。改革后的学生课程学分结构和课程安排指导方案都明确了研学旅行的课程要求。

研学旅行课程的定位及概论

什么是研学旅行?近年来关于研学旅行的文章很多,很多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定义。在这里我们从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中给出的定义进行分析界定。关于研学旅行概念给出明确定义的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一个是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给出的定义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给出的定义是: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对比两个文件给出的定义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研学旅行的内涵。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给出的定义中更加强调研学旅行的教育本质,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是研学旅行的组织实施主体,指出研学旅行的实施方式是校外集体生活,明确研学旅行的教学内容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其本质是校外综合实践育人活动。国家旅游局在《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给出的定义中在明确研学旅行的教育特征的同时,强调了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在研学旅行中的作用,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教育旅游活动。两个定义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强调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本质和旅游特征。二者结合起来,就是研学旅行的概念内涵:研学旅行是校外综合实践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旅游活动。作为校外综合实践教育的研学旅行是一门课程,应该符合综合实践教育的课程规范;作为教育旅游活动的研学旅行是一种旅游产业,应该符合旅游产业的运营服务规范。

本书中我们主要探讨作为课程的研学旅行的概念内涵和课程定位

研学旅行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与传统的观光旅游有何区别?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什么区别呢?无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还是实施,首先都需要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准确定位。研学旅行的课程定位,是研学旅行的课程的根本,也是科学开发和设计课程,规范有效地实施课程的重要前提。

首先,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活动,研学旅行是一门课程,其本质是实践教育课程。既然是一门课程,那就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内容,规范的实施过程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活动,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般的观光旅游活动无论是目的还是行程,都具有随意性。活动目的主要在于欣赏和体验,行程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身体及经济条件。而作为课程的研学旅行则具有明确的、统一的教学目标。旅行是课程实施的特殊方式,是通过旅行让学生体验、探究、分析行程中的教育资源,学会科学规范地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多领域的核心素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课程实施形式。所以说,研学旅行的本质是实践教育课程。

2.研学旅行的线路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行线路,具有明确的研学主题。

线路上的每一个景点都是一个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线路总的研学主题的组成部分。所以,研学旅行的线路设计具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其次,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课程也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研学旅行课程有明确的、统一的教学总目标,但根据旅行资源的不同属性和特点,不同的旅行线路,不同的景点资源,又必然产生不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时,必须依据不同资源的特殊属性,设定不同的、具体的课程目标

2.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几乎没有学科内容的边界。理论上任何内容、一切现有的物质的文化的存在都可以成为研学旅行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因为任何现实的存在都有现实的或潜在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当然我们在实际进行课程内容开发的时候必须考虑资源的典型性。(www.xing528.com)

3.教学内容的独立

不同于一般学科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可以是独立的。每一条线路都可以独立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各线路的教学内容之间不具有关联性。所以,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线路之间具有独立性,而在每一条线路的不同景点,也就是教学单元之间又具有整体性。研学旅行的教学内容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的双重特点。

4.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学科课程,课程的实施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完成,文献学习不能取代实践过程。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整个研学旅行过程,才能完成课程的学习。旅行过程本身既是课程实施的方式,又是课程实施的目标。

5.教学结果的发散性

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其教学结果与学生本人的特点密切相关。经历同样的研学旅行,参观同样的景点资源,每个研学旅行者关注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每个人的收获和感悟也一定不同。

第三,研学旅行是跨学科综合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研学旅行一定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地理历史政治文学科技等各个学科,农业、工业、渔业商业林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都可能在研学旅行的教学内容中涉及。所以,研学旅行课程,对开发者、实施者、学习者都具有较高的要求,相较于一般的学科课程,是一种新的挑战。

第四,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修课程,所以,研学旅行是必修课程。

以高中课程为例。2017年山东省开启了高考综合改革,这次改革的力度和综合程度都远大于以前的历次改革。改革后的学生课程学分结构和课程安排指导方案都明确了研学旅行的课程要求。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节选)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安排指导表(节选)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节选)明确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考察实践活动占有6个必修学分,也就意味着这是必修课程。而《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安排指导表》(节选)中明确研学旅行是考察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这就充分明确了研学旅行在高中必修课程中的地位。

另外,研学旅行课程的研修成果还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次高考综合改革已经明确,山东省2020年高校招生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依据学生当年高考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的高考成绩和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六门课程中所选三门课程的等级考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未来如果学生没有拿到合格的研学旅行研修成绩,将影响学生的高考录取。

为落实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林业厅、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国保监会山东监管局、共青团山东省委、济南铁路局等12部门于2017 年 7 月 4 日联合发布《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和帮助中小学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科学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内容。学校每学年安排集体研学旅行不少于 2 次,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研学旅行是一门实践教育课程,其本质是教育。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必修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