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周游列国与中国古代游学

孔子周游列国与中国古代游学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内,一般都把孔子周游列国作为我国古代游学活动的起源。从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的主要活动以及言论记录来看,孔子周游列国之行首先是政治之旅。所以,把孔子周游列国看作我国古代游学的发端,更多的是因为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团队”在行程中所做的实践教学行为。这一点正是孔子周游列国和古代欧洲思想家们旅行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区别。

孔子周游列国与中国古代游学

公元前497年,孔子因在鲁国无法实施政治抱负,于是率领众弟子前往卫国,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行。孔子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公元前484年,季康子召孔子回鲁。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14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

在国内,一般都把孔子周游列国作为我国古代游学活动的起源。孔子周游列国对于游学的意义我们应该从两方面分析认识:一方面是周游列国对孔子自身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完善的作用,一方面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对他的学生的教学过程。

从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的主要活动以及言论记录来看,孔子周游列国之行首先是政治之旅。第一,孔子周游列国的动机不是为了研究学问和丰富思想,而是因为政治抱负在鲁国无法施展,为了推行仁政,到其他国家寻求实现自己政治思想的机会。第二,游历时间之久,游历国家之多,也并非孔子本意,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乱世很难得到各国当政者的认同,而不得不从一个国家前往另一个国家。而在此期间孔子始终没有放弃其推行恢复礼制、施行仁政的政治理念。

但是在客观上,孔子在14年周游列国的旅行中,广泛接触各界名士,丰富阅历,考察各国政治体制,研究政风民情,其学术思想逐渐得以完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的周游列国之行,为其学术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如果把孔子和他的学生看作是一个研学团队的话,孔子的身份与其说是一个游学者,不如说他更像一位研学导师。在周游列国的行程中,他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向学生阐述做学问、做人、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学生们也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在行程中参与了很多国家的重要政治、军事事件的谋划。显然,他的那些贤弟子从这一行程中学到了在学堂中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对他们各自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学术建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把孔子周游列国看作我国古代游学的发端,更多的是因为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团队”在行程中所做的实践教学行为。这一点正是孔子周游列国和古代欧洲思想家们旅行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区别。

在孔子之后,游学活动在不同时期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学术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唐宋时期,一大批的文人学士、骚人政客,都出于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游历活动,这些活动都对他们的学术成就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我们都可以在诗中听到他们不停地游历的脚步声。无论是从北方一路铁骑战斗到江南辛弃疾,还是从黄州到惠州到儋州一路贬谪的苏东坡,在被迫的迁行中都渐浓了诗文的味道。而到了明代的王阳明,其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更成了现代研学旅行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