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掌握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成果,而登上创新之阶则靠思维和实践。靠死记硬背成为“知识库”型的人才,不可能有创新能力;自然,缺乏基础知识沉迷于“异想天开”也决然做不出创新成果。只有既善于通过学习继承前人财富又善于通过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可以说,只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有望成为学习后的创造。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大胆质疑
在化学教学中,我采用发现法以及实验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如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后,教师提出:如果实验室没有二氧化锰,只有氯酸钾和少量的高锰酸钾,你能否快速制取较多氧气?学生思维活跃,纷纷提出高锰酸钾受热后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做氯酸钾的催化剂,这种变“我传你受”为“自我发现、自我解决”的教学风格,改变了学生由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从而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目的。
2.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www.xing528.com)
在教学中善于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标新立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例1: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如果药品与砝码放错了位置,要称量10.6克药品时,实际称重为多少?本题涉及物理学和化学知识,按照常规解法,一些学生不易理解又易记混,实属一道难题。可杨骁同学的计算方法又快又准,堪称一绝。即10克-0.6克=9.4克(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使一道麻烦题变成了一道简单小题,化难为易。例2:已知某含氮化合物里,氮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7∶16,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传统解法(1)设化学式为NxOy即14X∶16Y=7∶6即X∶Y=1∶2。(2)X∶Y=7/14∶16/16=1∶2即化学式为NO2。这两种计算方法都比较繁琐,使一部分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呢?我让学生课下思考,寻求解题捷径,出现了梁志磊的扩大倍数法(现称梁志磊法),即7∶16=14∶32,正好对应化学式NO2,此方法灵活简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去体验“我能行,我最好”,这种成功的体验,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千万倍的努力,使其产生更大更多的成功,这种反复的成功,又可导致自我意识的肯定,产生更大更强的创造动机。我的做法,无疑是给学生插上了创新腾飞的翅膀,同时也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成功的教师就应该把成功的机会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天才,当作天才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创造的潜力挖掘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